本世纪最壮观日全食“现身”我国长江流域
7月22日上午,武汉东湖磨山楚城城门楼前出现日全食。
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7月22日上午,杭州市民在西湖断桥上观测日全食过程。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据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吴晶晶 蔡玉高)“8时12分,重庆合川看到初亏!”“8时16分,湖北罗田看到初亏!”“8时24分,浙江舟山看到初亏!”……
在其后的数十分钟内,我国长江流域的这些地区上空,太阳逐渐亏缺,成为弯月形、金钩形,直至出现璀璨的钻石环和贝利珠,接着太阳被遮住最后一道光芒,白天瞬间成了黑夜。几分钟后,光线一点点地从黑色圆球的周边发散,太阳逐渐复圆。现场观众爆发出阵阵欢呼,为目睹这一世纪天象奇观感到幸运和兴奋。
22日,我国境内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全食带先后经过西藏东南部、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北部、河南省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上海等地。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此次日全食带在我国的长度约1万公里,平均宽度230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我国境内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据了解,此次日全食起始于印度,日食带穿过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和缅甸,从中印边境进入中国,从浙江和上海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上,日食带扫过琉球群岛,并一直延伸到西太平洋的北库克群岛。
在湖北、重庆、江西、浙江等条件较好的日全食观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天文发烧友和当地群众共同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并观测到了色球层、日冕、贝利珠、钻石环等壮观绚丽的景象。
各地的“追日族”有的手持护目镜,有的拿着废胶片,有的架好天文望远镜,大家被壮丽的天象震撼,照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坝观测点,一名来自英国的天文爱好者说:“我很早就选定了来中国见证这次百年罕见的日全食,这次的经历非常棒!”
在上海、苏州、拉萨等地,由于天公不作美,人们在阴雨天气里感受到了日全食发生时天色变暗、气温下降等过程。除了处于日全食带上的省份,我国北京、天津、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地出现了日偏食。此外,很多网民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也同步欣赏到了难得的日全食天象。
日全食期间,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及国际天文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科学家在多个观测点开展了科学研究,涉及日冕光谱和成像观测、白光观测、太阳耀斑偏振光谱的空间分布、水内星搜索、日全食的电离层效应、日全食期间重力异常观测、闪光谱观测、日全食射电宽带动态频谱观测等内容。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洪起在浙江安吉看到了持续5分多钟的日全食过程。他兴奋地说:“去年发生在我国新疆、甘肃等地的日全食只有两分多钟,这次足足有五六分钟。我们可以充分观测太阳日冕层,探测太阳与地球间电离层的变化,研究重力变化等。”
“虽然天气条件不算太好,云层对光学观测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数据资料,希望带回去分析后能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张洪起说。
我国科学家在日全食期间还实施了“中国2009日全食中心线联测项目”,沿着日食中心线由西向东布置了15个观测点,以获得连续日冕像。
“我们在其中9个观测点拍摄到了太阳日冕,连在一起就是30分钟的内冕像,这在中国天文学界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非常难得的。”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说。
此外令科学家鼓舞的是,在苏州观测点,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观测项目没有受到大雨的影响。在日全食的4分多钟时间里,科学家成功地观测到了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将有望确定日面上太阳射电精细结构和射电太阳半径。
据了解,我国下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34年3月20日,届时西藏北部和青海西部可见约1分40秒的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