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
开展暑期实践 先要端正思想

大学生,请别费心“公关”记者

本报记者 陈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3    [打印] [关闭]
    “如果能帮忙登报,我们会拿些钱给您意思一下”——福州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一名大三学生给《海峡都市报》记者打电话时如此许诺。这位同学说,他们将到平潭岛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希望记者能进行报道。

    此前,《中国青年报》记者也接到类似的电话。厦门某大学的一名学生来电问,他们到闽西农村进行社会调研,能否在《中国青年报》上进行全程报道。见记者没有答应,这名同学居然说:“我们有活动经费,您看需要多少版面费?”

    进入暑期以来,记者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稿件,仅福建某大学各院系的来稿就有将近10篇。一位同学给记者发来电子邮件说,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本着情系海西、服务基层的宗旨,到福建省最偏远的山区为当地的村民、小学生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活动,“为将此次服务活动宣传开来,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建设海西中,特将本次活动的经过以稿件的形式寄给贵报社,竭诚希望能得到您们的报道!”

    据一位暑期留校编辑社会实践活动信息的学生记者透露,反馈回来的信息大都了无新意,和往年没啥两样,个别来稿甚至连年份都“忘记修改”了。各院系之所以热衷于向校外媒体投稿,是因为学校有对外宣传的评比,而他的一项工作就是统计本校社会实践活动被各媒体报道的情况。他说,如果想获得优秀组织、优秀社团之类的奖励,媒体的报道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此间舆论认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应该关心活动成效,而不是专注于宣传效应。对于大学生热衷于媒体公关的现象,教育部门应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沉下心去,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

    本报福州7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