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7日
星期
外交部举办“公众开放日”

百姓零距离见证使节任职宣誓

实习生 张逸 张萌 本报记者 戴长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7    [打印] [关闭]
    “我郑重宣誓:忠实履行大使的神圣职责,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今天,外交部举行驻外使节任职宣誓仪式,7位新任使节在国旗下庄严宣誓,150多名公众代表零距离见证了这一时刻。

    当天,来自全国各行业的150多名公众代表怀着激动、新奇的心情走进“神秘”的外交部大楼,参加外交部“公众开放日”活动。这是外交部自2006年11月以来举行的第7次驻外使节任职宣誓仪式。

    自2003年9月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以来,外交部迄今已举办了17次。

    “随着祖国的发展壮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外交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外交为民’的理念已深深植根在每一位外交人员的心里。”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对参加宣誓的驻外大使和公众代表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外交部成立60周年,外交部还特别邀请了多位1949年参加外交工作的老干部、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大使,与公众分享他们从事外交工作的感悟。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说:“回顾前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信念;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处惊不乱,高超智慧。”

    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吕凡向公众简要介绍了外交部干部队伍情况。中国外交部人员的数量从1949年的248人发展到目前5100余人,其中外交部机关有2600余人,驻外使领馆2500余人。

    据吕凡介绍,外交部现在35岁以下的干部比例从1978年的29%逐步提高到目前的48%,干部平均年龄为38.8岁,青年干部已经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吕凡透露,公务员招考中,外交部报考竞争激烈。2007年1.8万人报考外交部,2008年1.2万人报考外交部,实际录取均为220人。2009年1.9万人报考外交部,实际将录取180人。外交部人员招录主体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的优秀毕业生。招录专业从传统的外交类扩大到经济、新闻、法律、国际关系、中文、计算机和会计等十几个领域。

    在发布会临近结束时,秦刚回答了一老一少两位公众的提问。一位来自山西的老大爷问秦刚“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秦刚回答说,“对新闻发言人而言,我们同其他外交官一样,一要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二要掌握政策。发言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在掌握政策、运用政策、阐述政策。对我而言,只要能够熟悉并能全面地掌握政策,就没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向秦刚提问,“现在中国虽然已经和许多国家建交了,为什么还有一些国家未与我们建交?”一句“为什么不抓紧时间马上和他们建交啊?”使得全场气氛因这名小朋友充满童稚的提问而活跃起来。

    秦刚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你所提到的问题涉及我国的台湾问题。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统一。台湾自称中华民国,它和一些国家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而我国外交的重要方针即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不能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两岸和平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总有一天,那些未与我们建交的国家将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总有一天,海峡两岸能够实现统一。”

    秦刚最后充满希冀地对这位小朋友说,“所以,我想,在你有生之年,你会看到这一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