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展开地下水保卫战
滇池水和地下河水汇合时,绿白相间。(“绿色昆明”供图)
志愿者发现地下涌出清澈的水。(“绿色昆明”供图)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驻昆单位支持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忧虑地说:“昆明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但却是水环境最恶劣的城市。云南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而昆明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
在今年5月7日昆明市法制办与昆明市水利局举行的《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上,昆明市政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岳卫平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最近的资料显示,昆明滇池流域目前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88立方米,甚至比不上中东一些沙漠国家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为此,今年6月10日,昆明展开了一场地下水保卫战。从今年起,昆明市将用3年时间封停255口冷水井,并严惩私挖“黑水井”的行为。
截至目前,昆明市共查处非法取水井100多口,其中封填浅水井60多口,查处深水井37口(已封停19口),还追缴地下水水资源费共计133.95万元。
考虑到这次保卫战的艰巨性,据当地媒体报道,日前,仇和向中央、省属驻昆单位等47家地下水用水单位致信,希望它们支持、配合昆明市的地下水清理整顿工作。
仇和在信中说,昆明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理应全面规划,合理开采,但昆明地下水出现了过度集中开采的情况,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地面下沉的情况,严重威胁到昆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昆明市决定把地下水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对滇池流域及安宁市区域内自来水供应已满足的地方,或通过工程措施改造后可满足用水需要的地方的地下水井,实施封停。
志愿者致信市委书记,呼吁关注地下水危机
这次昆明市的地下水保卫战,与昆明一个民间组织的积极贡献有很大关系。
2008年8月,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收到一封《关于入滇地下河、水库、龙潭管理存在真空的市民信》,信是昆明环保科普协会的志愿者们写来的。
信中说:“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地下水较为丰富的滇池西岸大约有20多条地下水系,这些地下水源存在龙潭干涸和污染、水库源头干涸水位下降、部分地下河出水被矿泉水厂或其他企业及个人非法占用的严重问题!
在自发调查和保护活动中,我们向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水文局了解到:‘目前地下水管理权没有明确,除了打井需要向水利部门申请外,基本无职能部门进行日常管理,至于有多少条地下河、目前的状况如何,均不知道。’为此,我们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对各河状况进行清查。
希望昆明市政府注意到已经流出地表的地下水源,明确其管理权限,指定专管局负责日常的审批和督察,指派专管员、巡视员随时督察,杜绝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私自占用的行为再次发生。同时,还希望政府能组织环境监测单位对滇池流域的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全面采样和监测。”
志愿者们反映的情况引起了仇和的重视,他批示:“要最大限度恢复地下水系,不漏一条河。”并要求昆明市水利局在一个月内查清昆明所有地下水系的情况,同时将这项工作列入督办事项。
昆明市水利局立即展开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昆明全市共有地下深水井1418口,其中冷水井1132口,热水井286口。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昆明的缺水状况导致了城市用水中,开采使用地下水占了1/3左右的比例。据统计,昆明每天约有3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被开采出来。
由于部分片区地下水开采过量,昆明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危险的信号。
据昆明市水利局通报:昆明主城区关上、南坝、海埂路沿线、安宁温泉热水井开孔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个,最高达每平方公里8.6个,孔间距最近的只有50米,水位每年下降1.25米以上,最高达2.48米。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安宁温泉每年水位下降1.2米至2.48米;地下冷水过度开采引起翠湖干涸,海源寺、蝙蝠洞泉、黑龙潭等名泉一度断流;茨坝机床厂地面塌陷1米至2米。翠湖等地区发生地面塌陷、马街地区地面开裂、建筑物遭到破坏;北教场、杨方凹、关上、义路村等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累计超过30米,最多达 51.77米。
此外,调查还发现,过去由于不少地方没有自来水管网,为了人畜用水挖了许多水井,现在并没被填埋,导致一些地方地层发生下陷。有专家将滇池流域地下水井比喻为“蜂窝煤”。
昆明市防震减灾局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担忧。针对翠湖地区地层逐年下降的趋势,为防止地层继续下沉,该局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三四年的地下灌水方法,但就在给翠湖地层灌水刚刚结束时,又发现关上方圆数公里范围内的地层也逐年下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不仅会导致地陷及水质污染,还会诱发地震。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害应使我们警醒。”昆明市防震减灾局专家说。
昆明地下河管理存在真空
值得关注的是,志愿者们在给仇和的信中指出的“地下河管理存在真空”,正是造成昆明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原因。
据悉,多来年,昆明对地下水的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多头审批、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目前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部门有水利和国土部门,多头审批,不利于对水资源的整体规范与监管。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管理漏洞钻空子、私开滥采。
此外,昆明市还缺乏统一的地下水监测规划。目前,监测井数量少,监测点集中在少数几个地质单元,且检测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时效性差,不能满足掌握全市地下水变化情况的要求。
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又称“绿色昆明”)秘书长梅念蜀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是滇池周边一位农民朋友报告,他们并不知道滇池流域还有地下河。他们从滇池管理局得到的回答是,该局也没有地下河的相关资料。
梅念蜀说,2007年的一天,一位农民向昆明环保科普协会报告,昆明西山风景区有公司要盖大型洗车场并私自截断附近地下河作为洗车水源。
协会的志愿者就此展开调查。第一次调查,他们在玉米地的深处找到了一条被叫做大龙潭的地下暗河,水质清澈,可以看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线鲃在河中游来游去。村民们告诉志愿者,村里的领导在大龙潭里埋了根碗口粗的水管,准备卖给纯净水厂。志愿者们看见,村旁的一座山包被挖了一半,因村民反对,施工暂停了一段时间。而当志愿者们第二次来这里调查时却看见,大龙潭附近已被铁网围住。而那座山包已经成了一片平坦的红土地。后来,他们在调查中获悉,香港某企业购买了上百亩土地,拟截断地下水合资修建度假山庄和大型洗车场,已和村干部签订了土地购买合同。
志愿者们将初步调查的材料上报给了西山区环保局。环保局表示,若该公司来办理环境评价和环保审批手续,他们会按照法规要求办事。
随后,志愿者们又将调查情况汇报给了云南省人大代表孔庆华,孔庆华将保护滇池地下暗河的议案提交给了云南省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
“但是由于没有部门对口管理地下河,议案在各局转了一圈后,我们终于收到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的答复:今后滇池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在加大地表水污染治理的同时,建议水利、国土资源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入滇池地下暗河的治理与保护。”梅念蜀说。
但这一答复让志愿者们既欣喜又担忧:“环保局作为平级单位,对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提出建议,会被接受吗?”
听证会上的利益冲突
在今年5月7日的听证会上,来自致公党、政协城乡环保委员会、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律师事务所、地质勘测设计院、承龙水业等单位的代表,都发表了自己的建议。而如何改变多龙治水的局面,成了会上争议最大的焦点。
水利部门的代表建议“水利主管、其他家协调”,但此建议却遭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反对。因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地下水按照25摄氏度进行划分,高于25摄氏度属于地热水由国土部门管理,低于25摄氏度由水行政部门管理。国土资源部门一直对地下热水收取矿产资源费,因此表示根据法规仍然要负责对地下热水的管理。
但这一说法却遭到了有关代表的质疑,认为这种划分标准以及管理模式并不科学。因为到了夏天或者突然气温升高,水温就会在25摄氏度上下波动,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有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处在不同地层、不同空间地带的地下水如何管理?环保、水利、地质等部门如何来对水量、水质、水的空间分布方面联合管理?地下水还有跨区域的问题,如何来界定行政区域的问题?重要地下水功能区、涵养地、敏感区如何界定、划分和管理?”
此外,关于禁采地下水成为了听证会上争议的第二个焦点。
致公党等代表认为整个昆明市都应该是地下水禁采区;但来自矿泉水、高尔夫、旅游度假等公司的代表却极力反对,因为若全面禁止,这些企业将无法开展经营。
有代表认为:“虽然全面禁采的保护很有力,但实施难度很大。部分区域的禁采和限制是有可能实行的。”
此外,还有代表提出:“《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草案)》只针对开采问题,没有谈到保护问题,没有提到五湖四海变成了四湖三海,几千个泉眼变得很少,大量的泉点被一些企业开发利用,已经所剩无几。”
有专家指出,听证会上各方表达的利益冲突,显示出昆明市的地下水保卫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