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杂货铺
老王主意已决。王记杂货铺,在一片反对声中,开张了。
店铺就在小区的一个拐角,不大,堆满了拉拉杂杂的商品,针头线脑,油盐酱醋。
果然,生意很清淡。
但是每天,天一麻亮,老王就打开了杂货铺的门;夜深人静了,才关门打烊。
一天清晨,刚开门不久,一个中年男人就推着自行车走了过来,老王忙笑脸相迎。中年男人却不是买东西的,而是想借打气筒。原来,他的自行车车胎没气了。老王无奈地笑笑,我这是杂货铺,不是修车铺,哪来的打气筒啊。中年男人失望地推着车走了。
大清早,街上的修车铺都没有开门呢,老王想了想,喊住了中年男人:我家里倒是有个打气筒,你等会儿,我回家去给你拿。老王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从家里拿来了打气筒。中年男人给车胎打足了气,连声称谢,骑车走了。骑了几十米远,中年男人忽然又折了回来,说,老师傅,买包烟。
老王笑了,不就借个打气筒用吗,没必要非买东西不可。
中年男人赶忙解释,老师傅,您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是我忘记带烟了,反正要买的嘛。
老王做成了早晨第一笔生意。
清晨的阳光,洒在了杂货铺的门前。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逐渐多了起来,上班的,上学的,都骑着自行车从老王的杂货铺门前经过。
老王没有将打气筒送回家,而是靠在了杂货铺门口显眼的地方,让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这是老王放在杂货铺里第一件非出售的物品。
不久,老王让儿子将家中的电视机也搬到小店来了。那段时间,电视台正好在播放《士兵突击》,很多人都看着了迷。老王发现,旁边的小饭馆门口,老是聚集着一群人,隔着饭店的门窗“偷”看饭馆里的电视,老王认得他们,都是租住在附近的外地民工。于是,老王腾出门脸儿的一个货架,将电视机放在上面,每天晚上准时播放。先是一个小伙子怯怯地走了过来,接着,又是一个,又是一个。很快,杂货铺的门口,就聚集了一批人。每天晚上,老王就让电视机对着门外,开着,而他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老王想,这些人背井离乡,来城里打工,连个电视都看不上,多遭罪啊。就让他们多看会儿呗。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人没什么闲钱,并不会成为他的杂货铺的主要顾客。
此后,老王的杂货铺门口又多了几把小板凳,还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永远摊着一堆象棋子。每天中午一过,就有人端着茶杯,来到杂货铺的门口找人厮杀。有时候,实在找不着对手了,老王也会上阵,陪别人杀一盘。经常这里喊着“跳马”,那里喊他买瓶酱油。老王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老王的杂货铺已经开张好几年了。生意怎么样?这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你能看见的,每天,他的杂货铺前都会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人。除了继续卖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外,老王的杂货铺还有几样东西:一只永远灌得满满的热水瓶,一张用订书机装订在一起的晚报,一个打气筒,一张桌子,几把小板凳,一台电视机,还有一副象棋。
从家里走出来,我也喜欢到老王的杂货铺门口,坐一坐,站一站,翻翻报纸,看别人下棋,有时,就只是坐在小板凳上发发呆。家门口的杂货铺,让我感到放松,温暖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