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
文化旁白

作协高调维权找回“身份意识”

魏英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8    [打印] [关闭]
    日前,中国作协高调向《知音》杂志社发出维权通告,力挺遭遇侵权的毕淑敏、周国平、史铁生等人。有报道称,这是作协首次发通告维权。“首次”或许不算“首例”,却足以表明这在作协历史上应属罕见之举。

    有人也许纳闷,为作家维权可不就是作协的宗旨?话虽如此,事实情况正如作协发言人所说:“以前协会没有很好地落实,今后这一局面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此外,事件本身的若干细节也佐证了这点。

    3位作家与《知音》的权益纠纷,缘于杂志今年刊发的3篇文章:其中一篇作者署名毕淑敏,实乃伪作;另两篇涉及内容失实、侵犯作家名誉等问题。不过,3位作家刚开始并没有想到找“娘家”,而是各自讨要说法,比如史铁生发表声明要求对方道歉,毕淑敏则将杂志社告上法院。作协方面也介绍,“3位作家并没有主动找到作协”,作协认为自己“有为作家维权的义务”,所以经由调查了解后主动介入了。

    更有意思的是,作协维权的专门机构是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下称“权保会”),而毕淑敏、史铁生正是本届(自1997年起)“权保会”委员。也就是说,连作协维权机构的主要成员都忽略了自身所拥有的“组织力量”。恰因为这是作协主动上门为作家维权,更可看出这个协会组织正在发生新变化。这意味着,中国作协力图通过观念转变及角色转换,找回和确立自我的“身份意识”。

    7月适逢中国作协(前身为“全国文协”)成立60周年,同样由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发表社论,标题就是“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纵观作协历史,将这个“基本宗旨”提升到如此高度,当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社论提到:“当作家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作家协会要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这次作协主动站出来为作家维权,自然可以看成作协角色转型的体现。去“行政化”之弊,增强服务意识,这是国内协会组织普遍面临的挑战,也是市场经济改革所提出的转型要求。中国作协当前的使命就在于,把一个官僚化的作家管理机构转变为真正的服务型协会组织。

    不过,还不能过于急切地期望作协马上来一次“华丽的转身”,她的转型之路必定充满艰辛。比如这次维权行动中,作协的具体操作就存在些许瑕疵。按照相关章程,“权保会”根据委托人的申诉立案。这大致类似于“告诉才处理”的原则,即作家不来申诉,“权保会”一般不予以立案处理。章程还规定,(申诉)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而另有报道提到,当记者告诉毕淑敏中国作协将出面维权时,她显得十分高兴。这说明,3位作家既没有主动向作协申诉,还可能尚未正式提交书面申诉书。当然,这些程序上的问题完全能够在今后加以完善,也无碍于作协此次维权行动的积极意义。

    “依法维护作家权益,是作家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种种缘故,这一基本职责以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现在,作协高调亮出维权旗帜,履行“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的承诺,或可证明中国作协正在回归自我,重估协会的价值立场。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