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三个亮点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杨丽明 鞠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30    [打印] [关闭]
    华盛顿当地时间28日晚8时,参加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四巨头”在经过了两个整天的忙碌之后,终于坐下来在华盛顿丽兹·卡尔顿饭店吃了一顿团圆饭,这一轮全新的对话也随之落下帷幕。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在这一体现中美关系30年来成果的新机制中,双方对话涉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的许多议题。这其中有三个亮点最为抢眼——

    中美两国为下一代铺路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会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双方深化互利合作。这一基调已经在战略与经济对话过程中得到双方高层的再次确认。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美构建双边“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不仅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下一代,甚至更远。

    胡锦涛主席在传递给奥巴马总统的口信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胡主席说:“我愿与你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大局,抓住机遇,共创未来,努力构建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奥巴马总统则引用孟子的话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他认为,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他说,双方都应注意随时维护这条道路,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双方与会人员均表示,为了加强相互了解,愿鼓励中美人文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青年交流,包括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两国将进一步扩大教育、体育和科技交流,并继续举行中美文化论坛。双方致力于落实两国教育部门近日签订的《中美工作计划》确立的各项共同目标。

    双方特别代表指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助于为奥巴马总统今年年内访华奠定基础。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也将应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邀请将于年内访问美国。

    经济对话达成四点共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尚不明朗的世界经济前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如何“共同承担责任”、应对危机,不仅仅关系到两国的未来发展,更将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次对话确定当前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可确定的复苏。

    本次经济对话双方达成的四点重要共识应该说体现了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努力:

    首先,中美两国将各自采取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以确保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力复苏。为此,中美双方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美方将采取措施增加国民储蓄率占GDP的比率。中方将继续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

    其次,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并且完善金融监管。双方承诺继续密切交流与协调,并将共同努力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改进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以提高金融部门的稳定性。

    第三,双方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共同抵制保护主义,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促进创新。中方将逐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简化外资审批程序。美方将切实考虑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双方还将共同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

    第四,双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强国际金融机构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第一次囊括全球性议题

    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双方将“全球性问题”囊括在双边对话之中,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除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外,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清洁高效能源、保护环境、确保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双方承诺通过采取积极的国内行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并认识到双方的合作对应对挑战非常重要。为此,谈判拟就了一份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美方由美国国务院和能源部牵头,中方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根据该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

    本报华盛顿7月2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