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庆:“老山羊”的新长征
从小在北京市昌平区下口村深山区长大的杨国庆,在山上跑起来,如履平地,箭步如飞,和他一起登山,几乎无人追赶得上。为此,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绰号:老山羊。杨国庆看上的就是山羊那股一直往前冲的劲头,“哪怕悬崖峭壁上有巴掌大的地儿,为了山上的一片绿叶,它也敢于冒险站上去”。
说起老山羊,精壮瘦黑的杨国庆眼睛亮闪闪的,两道浓眉扬出了神采。为了登山方便,他总是一身迷彩绿,背个双肩背包,拎一个旧式军用水壶。这身很“酷”的打扮,和人们印象中的农民模样相去甚远。
杨国庆出生于1963年4月22日,自打生下来,家里人一直叫着小名“梁子”。渐渐长大了,可巧家里住着两个城里来的挂职干部,对梁子的妈说“就叫孩子国庆吧,图个喜庆”。
杨国庆的名字就这样成了大名,“没少跟着沾叫‘国庆’的光,国庆年年庆,连结婚都特意选在了国庆节。”叫“国庆”果然为杨国庆带来了喜庆。
杨国庆46年的人生路,一直未离开过脚下的大山。儿时的杨国庆,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穿梭于离家不远的山上,掏药材,打荆条,“那会儿爬山不是为了欣赏风景,我要靠这个挣上学钱。”他说。
那时,难得去一趟北京城。杨国庆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城里时,是上初中,凌晨三四点就出发。“坐着马车,一路上摇摇晃晃,100多华里地得走大半天。”
1994年,杨国庆从昌平粮管所临时工的岗位上退下来,和妻子办起一家熟食店。经过夫妻俩几年打拚,生意颇有起色。他们在昌平买了房,买了车,女儿也考上了大学。
家里搬到了昌平县城,离儿时登的大山远了,他的心里却与大山越靠越近。杨国庆组织了昌平山水户外俱乐部,野外宿营、徒步穿越,而且越走越远,云南、西藏、四川的名山大川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
2005年3月,杨国庆第一次登上位于云南西北部中甸县境内、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站在山巅,我感觉自己那么渺小,天地却永恒而博大。”面对雪山的壮美,这个中年汉子没有抑制住自己的泪水。
山的宽厚雄奇为他打开了新的视界。“咱农民生活好了,不用再天天想着土里刨食填饱肚子,人总要有些精神追求。”杨国庆的心胸更加开阔了。
如今“老山羊”的足迹更多地印在南口战役遗迹上。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一天,杨国庆和朋友去昌平第一峰——流村镇长峪城村的顶峰古长城旅游,无意间发现在海拔1400多米的城楼上有许多弹孔,从城楼上往下看,还看到许多像人工挖的壕沟。
经多方查询,杨国庆了解到,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南口战役中出兵6万多,仅在短短20天的作战中,就伤亡3万余人。
为了解详细战况,杨国庆开始了新的探寻。
4年里,杨国庆在崇山峻岭中寻找当年的战场,不断发现遗留的物品,甚至发现过一头大蒜,“蒜心已经坏了,但是外形还保持很好”。后来,杨国庆花1000多元钱为自己配备了专业的探测器,从子弹头到旧钢盔,发现武器残片几千枚,1000多斤,都成了他的“战利品”。他把武器残片和有关资料等及时上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东西越来越多,堆在熟食店的地下仓库里,成了一个小型“地下博物馆”。从锅碗瓢盆到牙膏、军旗,琳琅满目。
每次去南口寻迹,杨国庆都把时间、地点以及收获详细记录、拍照片。为了使所得到的资料更好保存,他拿惯锄镐的手,也摸起了电脑鼠标。为了与外界取得联系,杨国庆还在电脑中建起了邮箱和博客。
“老山羊”最大的愿望是,如果有可能,要以自己的名义开办一个农民南口战役展览。
至今,杨国庆已在南口战场崇山峻岭中探寻100多次,对南口战役各个战场的参战部队、将领、作战时间及阵亡人数等,熟稔于心,张口即来。
一个农民,成了研究南口战役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