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为青年就业创业领航
“这个屏幕经常会发布一些关于创业的信息,不仅有政策发布还有创业常识的介绍,教我们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择项目等,看了挺受益的,现在工作不好找,说不定将来哪天能用上。”该校商学院一名研究生张婷笑着说。
“南京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信息发布平台。”团南京市委副书记王伟介绍说,“这是团市委‘1+X南京青年就业创业领航行动’(以下简称1+X领航行动)中的一个举措。我们要发挥共青团的优势,主动担当青年创业就业的信息员工作,传达信息只是这个行动的一个方面。”
7月31日,南京8家新生的青年企业,各获得了交通银行江苏分行1000万元的创业贷款。这是经团南京市委、南京市青年商会协调,由成功青年企业家出面联保实现的。
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共青团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保护和激发青年的积极性,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负责“1+X领航行动”开展的团南京市委青工部副部长朱薇薇说。
据了解,“1+X领航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1个南京青年创业领航网站,然后依托该网站附加X项可拓展的青年创业扶助项目。
“该活动从2008年年底开始,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实现了共青团对青年‘闭环式’的创业服务,做青年创业的信息港、避风港和加油站。”王伟说,“南京青年创业领航网站已经很成气候,成为南京青年寻找创业就业信息的最佳渠道。此外,我们还构筑了一个由‘高校液晶视频联播网+电视创业频道+《宁商》DM杂志’组成的信息网络。”
记者看到,南京青年创业领航网由“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创业资金”、“创业政策”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及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并且每天都在更新。
“‘1+X领航行动’启动后,扶助了很多青年人创业,我们以200多位岗位成才、创业成功的青年为楷模和榜样,帮助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从‘想’创业到‘会’创业再到‘能’创业。”王伟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在领航行动扶助下创业成功的青年。
通过自主创业创办了“绝对爱意”品牌联盟的秦岩和李鹏就是王伟所介绍的成功创业者中的一例。
为青年创业出谋划策
“我们在大学里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这个专业很热门,但就业面较窄,于是我们俩毕业后想到了创业,但赤手空拳的我们想要创业谈何容易。”说起创业之初的情况,秦岩感慨万千,“我们先是在南京夫子庙租了一个很小的门店,专门为新人做婚礼策划。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总觉得生意不够好,只能勉强糊口,没有结余。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了团市委的创业网站。”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南京青年有57.9%的人将‘融资、贷款难’列为创业第一位的困难。帮助青年人理清创业道路上的难点也是‘1+X领航行动’的重要工作,我们愿意帮助刚起步的青年创业者解决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王伟说。
“得到团市委的帮助后,我们贷到一笔小额款项,不但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还拓宽了我们的创业思路。”秦岩告诉记者,“在接触中,我们与团市委一些工作人员成了很好的朋友,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聊天,他们为我们的创业出谋划策。”
“共青团在扶助青年创业方面有很多点子,比我们个人的思维要开阔很多。”李鹏说,“和团干部聊天后,我们得到了启发。南京做婚礼策划的公司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绝对爱意’这个品牌从单独做婚礼策划扩展到其他方面呢?”
经过一次次头脑风暴后,两个年轻人瞄准了为每一对新人拍摄“爱情电影”这个市场:“其实每一对新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能以影片的方式把他们的故事讲述出来,并且在婚礼现场播放,效果会很好,而且在南京还没有人这样做。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团委的老师们商量了一下,他们非常支持我们。”
如今,秦岩和李鹏已为数百对新人拍摄了“爱情电影”,他们的“绝对爱意”也拓展成为婚礼策划、爱情电影策划、精品婚纱摄影“三合一”的工作室。
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1+X领航行动’的主要工作。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面。”王伟说。
据了解,团南京市委从2003年起就实施了青年就业见习“33113”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300个“青年创业见习基地”,提供10000个见习岗位,筹集1000万元青年创业见习资金,培养300个成功创业的青年典型),现在已经累计提供了3000多个见习岗位,其中近65%的见习生被成功录用。见习期间,除了各个公司给予的补贴外,每人每月还会获得政府补贴510元。
毕业于南京应天学院工程管理系、现已在南京一家市政设施工程公司工作的陈超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者”。
在炽烈的阳光下,施工现场的陈超忙得满头大汗。“别看我忙成这样,心里可是喜滋滋的,离校1个月了,班上还有同学没找到工作,而我几个月前就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了。”陈超一边捋起袖子擦汗,一边向记者说。
作为一名专科生,陈超的求职路并不顺畅:“刚开始找工作时,到处投简历却四处碰壁。后来在网上得知团南京市委创办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避风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到了这家公司,并被录用。”
“我们公司是与团市委挂钩的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公司提供一些见习岗位给应届生。陈超就是其中一名,他能吃苦,又有想法,很符合公司用人的要求,所以很快就被留用了。”一直负责该公司见习基地建设的公司团委书记徐军告诉记者。
“为了帮助青年就业,我们的团干部经常深入企业,与老总座谈。在大家的努力下,有110多家企业成了共青团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这些基地的成功建设,为广大青年由见习转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王伟说。
本报南京8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