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日
星期
每年有4万俄罗斯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1/5的犯罪案件起因于
醉酒。伏特加已成为俄罗斯领导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俄罗斯—酒祸猛于虎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2    [打印] [关闭]
    提起俄罗斯,人们一定会想到伏特加;提起伏特加,人们也一定会想到俄罗斯。伏特加已深深地融入了俄罗斯文化之中。俄罗斯人对伏特加情有独钟、喜爱有加,但如今,伏特加却成了俄罗斯领导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嗜酒者无论男女老少

    7月29日,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5%的俄民众认为,与戈尔巴乔夫时代相比,“梅普组合”时代的俄罗斯老百姓更迷恋于酗酒。调查结果称,74%的俄老百姓经常饮酒。在被访民众中,有13%的男性每周都要喝几次酒;32%的男性每个月要喝两三次酒;19%的男性每个月大约喝一次酒;只有18%的男性饮酒的数量少于每月一次,16%的男性基本不饮酒。此外,有3%的俄罗斯女性每周都要喝几次酒;15%的女性每个月喝两三次酒;18%的女性每个月大约喝一次酒。这一民调结果,再次显示了俄罗斯民众酗酒问题的严重性。

    无独有偶。西方某媒体日前披露,“在15岁至54岁的俄罗斯人中,男性死亡率比西欧高5倍,女性死亡率比西欧高3倍。俄这一年龄段的男性死者中,约有3/4的死亡原因是由酒精直接或间接造成;女性死者约有1/2是由酒精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俄内务部部长努尔加利耶夫曾证实,俄罗斯人的平均饮酒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最大限额一倍,这已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整个民族的健康。他说:“俄罗斯每年有4万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每5起犯罪案件中就有1起案件的起因是醉酒。”而“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不久前的一项调查也显示,51%的俄罗斯人认为,酗酒和吸毒是导致婚姻破裂的首要因素。

    俄罗斯人尤其是男人好酒,已是举世闻名。俄罗斯人,不论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性别年龄,嗜酒豪饮已经成为他们难以改变的共同生活习性。俄罗斯人喝酒不分时日、不辨季节、不挑场地、不求目的,也无需下酒菜,说喝就喝,常常整瓶、整杯一口下肚,一醉到底。随着夏日的来临,在林荫道旁的长椅上、公共汽车的候车亭里、桥头及河边,甚至在人行道上,记者经常看到手握酒瓶、边走边喝的人。

    俄法律明令禁止向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出售酒类,但实际上,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在商店买到各种酒类,俄罗斯有超过80%的少年定期饮酒。而在街心公园或绿地上,记者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俄罗斯少男少女在阳光下手执啤酒瓶,追逐嬉笑,一路畅饮。此外,在俄国内航班的飞机上和长途火车车厢里,乘客们总能闻到伏特加的味道,记者经常遇到“走一路、喝一道”的俄罗斯朋友。据统计,俄罗斯2008年共发生了50多起在飞行过程中醉酒闹事的事件,这成为影响俄国内航班飞行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禁”与“解禁”数度反复

    苏联时期,政府曾数次下达“禁酒令”,但最后又不得不取消禁令。而每次反复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俄罗斯人对伏特加更加疯狂。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禁酒政策。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列宁撤消了禁酒令,并下令生产酒精含量稍低的“里科夫加”代替伏特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为让将士们驱寒暖身、提高战斗力,斯大林批准每天给前线野战部队每人派发40度伏特加酒100克,后又将打了胜仗的一线部队每人每天的定量增加为200克;再后来又扩大范围,供应全体官员每天每人100克酒。据史料记载,苏联官兵仅1942年12月一个月就喝掉了569万升伏特加。不少俄罗斯人至今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是两样东西:伏特加和“喀秋莎”(火箭炮)。

    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显示,喝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刚两个月,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从此,戈氏拉开了与伏特加的斗争序幕。戈尔巴乔夫下令禁酒,关闭伏特加酒厂,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推倒了葡萄园。可是,伏特加的生产转入了地下,私酿白酒成风,假酒泛滥。戈尔巴乔夫的禁酒措施遭到“瘾君子”的强烈反对。有笑话为证——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是否真的杀了戈尔巴乔夫,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

    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后,酒戒大开。那时,无论在哪里饮酒都无人干涉。据跟随叶利钦采访的记者透露,每逢出访,卫兵总要往叶利钦的专机上整箱整箱地装伏特加。

    普京就任总统后,俄罗斯人在“喝”与“不喝”之间的斗争也没有停止过。普京曾明确表示:“俄政府和民众必须共同与俄罗斯的弊病——吸烟和酗酒现象作斗争,这两个问题与我们民族的健康和生存有直接联系,吸烟和酗酒已经成为我们真正的灾难。”在普京的提议下,俄国家杜马曾通过《广告法》修正案,禁止电视台在每天早上7时至晚上22时的时段内播放啤酒广告。

    梅德韦杰夫再提酒精危害

    今年7月初,梅德韦杰夫在会见“2009国际青年夏令营”的青年代表时称,俄罗斯吸烟和酗酒的高普及率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说:“大家应该冷静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年平均每个俄罗斯人要喝掉18升的纯酒精用品,这相当于50瓶伏特加。这是指每一个俄罗斯人,包括小孩儿!我们现阶段的饮酒量比20世纪90年代时还要多。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扭转这种态势。”

    专家们指出,仅仅通过限制购买酒类,并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要想让许多俄罗斯人从“酒精生活”中走出来,需要改变正在成长的一代人的心态。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梅德韦杰夫并没有生硬地下达“禁酒令”,而是呼吁俄罗斯青年开始“新生活运动”,选择新型的、现代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整天光想着逛商店、泡酒吧、玩电脑、看电视。

    本报莫斯科8月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