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B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企业家精神”
“‘人人可以创业’实际上是一种对创业的误读。”中青院副校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教授说,“创业需要两个要素:激情和理性。‘人人可以创业’实际上是放大了激情,而忽视了科学创业。因此,我们的创业教育不应该忽略基本精神的培养。KAB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包括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培养企业家精神”贯穿于中青院整个创业教育的过程。课堂教学除了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更注重培育“创业者特质”,通过讨论商业游戏模块的方式,让同学们体验创业者所具备的各种素质。此外,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KAB俱乐部,依托KAB实践室和实训室开展活动。
经济系2006级李萌萌是俱乐部的负责人,他出示了一张俱乐部2008年的工作表,除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等知识普及类的活动,他们把活动重点放在了商业实践上。比如奇思妙“箱”活动,在所有宿舍楼下放置奇思妙“箱”,收集同学们生活中的“金点子”,以此激发大家的创造力。而“中青大卖场”活动则更接近于商业“实战”,同学们写了详细的商业策划书,利用校园资源提供代卖服务。李萌萌说:“这项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创业意识,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新街社”项目则让同学们走出校园,通过和商家的谈判、签约等行为提升自身商业素养。经济系2008级学生杨波在活动总结中写道:“在这次‘新街社’活动中,我们碰了好多次壁,这锻炼了我们承受碰壁的能力,也磨炼了我们与搭档配合的团结精神。我们还学到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把自己的东西向别人宣传介绍。我们的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由于卓有成效地配合课堂教学,中青院KAB学生俱乐部今年被评为“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从KAB课程的绩效评估结果来看,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意识“有显著提升”或“较大提升”。
“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MBA教育为代表的‘高级阶段’的教育,而如何在大学本科生中进行创业教育,当时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李家华教授说。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学校授课团队边教学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在教材本土化、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研究等“基础工程”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据KAB项目高级培训师、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博士介绍,刚开始讲授KAB课程的教材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翻译教材,因此,学校相关授课教师组成了创业教育精品教材开发团队,“根据几年授课的积累和理论研究,全新的教材即将出版,它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教师版用于对KAB师资的培训,学生版内容更加精练,增加了很多本土化案例,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刘帆不无自豪地说,“这套教材应该是全国首家,得到了团中央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中青院有别于其他院校由就业指导教师参与授课的做法,而是全部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担任—核心师资团队的6名成员全部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国际劳工组织认可的全国3名KAB高级培训师中,中青院有1人;5名培训师中,中青院有2人。“精良的师资队伍能够使得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更加专业化。”李家华教授说。
中青院还成立了KAB创业教育(中国)测评中心和研究所,从事KAB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测评中心建立了科学规范的KAB质量监控体系,独立承担了全国所有KAB项目院校的质量监督与效果评估工作。研究所则致力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务调研,2008年参与举办“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并发布了10多万字的《全球创业型经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