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找差距 事事找差距
5年前,当解放军总医院提出“从零开始,二次创业”的口号时,一位教授惊讶得瞠目结舌。这一反应,代表了当时医院大多数人的心态。
的确,一直以“医疗航母”、“标杆”、“排头兵”等称谓饮誉业内的301医院,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国际上也享有相当声誉。
同时,一种居功自傲的“乐观”氛围,也逐步在医院里蔓延。
2004年,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上任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医院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堪忧:
──与国际一流医院相比,高层次医学人才涌现的速度趋缓,重大创新成果数量减少,有的高级职称专家甚至几年未发表论文;
──医疗设备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一个普通的B超检查甚至要等两周以上;
──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发生率有所抬头,每年达70余起;
……
医院领导班子立刻清醒地意识到:光环背后,其实是危机暗伏。
“找差距!”“从零开始,二次创业!”
“差距观”理念的提出,如同巨石投水,激起层层波澜,也由此成为推动解放军总医院科学发展的动力源。
理念:以“归零”的心态找差距
“把‘301’50年的发展归一个零,把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归一个零。”──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秦银河如是说
[差距]曾经一时,一些患者称“301”是“解放军第五总部”──解放军总部只有四个,“第五总部”实为暗讽“301”部分医护人员的盲目自大。
2004年,医院党委对医护人员的种种自大心理进行了疏理: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总以为医院不愁病源,看不到其他医院的技术优势;
——“夜郎自大”,总以为自己在国内同行是“老大”,看不到其实别人已经领先;
——“参照系”错位,认为本学科在国内外仍有优势,发展紧迫感不强;
——把医院的光环当做自己的光环,把医院的优势当做自己的优势,把医院的地位当做自己的地位……
[措施]2004年以来,“主题”建院发展思路的提出,成为“301”人以“归零”心态找差距的一剂良方:
2005年:“质量年”。针对病人增多而基础医疗质量不够稳定的情况,开展百日练兵,组织技能比武,强化医务人员的能力素质;
2006年:“管理年”。针对医院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现状,出台100余项管理新举措、新办法,为提升医疗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2007年:“效益年”。针对规模大而效益不高的现实,创新医德医风长效机制和文化工作机制,加强软实力建设;
2008年:“奥运年”。一切以奥运会的标准狠抓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
2009年:“创新年”。深入分析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10个方面的问题,以创新精神解决医院建设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解读]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的单日门诊量又创出了12000余人次的新高。
“从2004年以来,我们的门诊量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递增,有的年份甚至高达30%。”医院病案管理科主任刘克新说。
不断扩容的同时,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纠纷却不升反降。
“患者满意率近几年基本能达到98%、99%,医疗纠纷也大大减少。”刘克新说。
一年一个主题,年年找出差距;既抓医疗质量,又抓医德医风。或许这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的成功之道。
2005年以来,为加强医德医风监督力度,解放军总医院先后向社会各界聘请了数十名“医德医风监督员”。
此外,医院还推出多项措施:设立308名科室监督员,全院专家教授公开签订廉洁行医承诺书,开辟24小时监督热线和投诉举报电话,成立出院病人随访中心,创建门诊伤病员满意度信息化评价系统……
2008年,解放军总医院创建的医德医风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宣传,但他们改善医患关系的努力却并未止步──
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又正式聘用了10余名本院退休的老医生、护士长、协理员,担任“医患关系协调员”,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学培训,专门协调医患关系。
这一新举措,同样也来自向国际先进医院“找差距”──澳大利亚的悉尼皇家医院,为缓解医患矛盾就专门编制了一个部门:社会公共关系科。
[点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解决差距、弥补差距中实现的。以“归零”的心态年年找差距、事事找差距,既彰显了自信,也成为解放军总医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论。
医疗: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我们不能和其他医院抢病人,要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李书章如是说
[差距]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曾经自以为是的“优势”便不再是“一招先”。
200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从军内外请来43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17年以来的首次全面评估。
评委们“站在高原上看山峰”,解放军总医院学科现状的“相对海拔”不容乐观——
三分之一的科主任对学科发展缺乏忧患意识;
部分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
学科建设力量过于分散,有的特色学科处于守势之中;
20%的学科和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
全院125个科室、教、研综合实力打分,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张榜公布,各科主任如芒在背,压力空前。
[措施]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组织40多名院部领导和专家教授到国内外20多家知名医院和企业参观调研,目的就是“找差距”。
医院还先后聘请了军地兄弟医院的11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了学科评估团,每两年对全院125个学科进行全面评估;聘请杨振宁、李政道等30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资深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定期征求意见。
[解读]近年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解放军总医院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联合办学或建立协作机制;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尼兹米大学、俄罗斯陆军总院等国际一流医院成为“友好医院”;与通用、奥林巴斯、西门子等国际著名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开放的姿态找差距,使解放军总医院能够与外部资源联合攻关,并以国内外的顶尖医疗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注入生机与活力──
国内领先水平的骨科,在科主任王岩的带领下,瞄准国际一流,进一步向创伤、脊柱、关节、骨肿瘤等亚专科拓展,创新了多项手术技术:国内外率先开展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血液循环治疗中期股骨头坏死;完成世界上首例双髋双膝同时置换手术……
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和他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实施了消化内镜新技术,并建立了亚太地区第一个内镜诊疗中心。
血管外科在主任郭伟的带领下,启用了国内首家“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实现了多种技术的有效联合,标志着这一学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南楼心血管一科在主任杨庭树的带领下,在全国第一个引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同时,他们还大胆地将先进医疗技术移植到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方面。
对全身各系统大出血进行介入治疗的介入放射科的建立,亦为全国首家。科主任王茂强形容这门新兴学科是:“‘有孔必入,无孔也要入。’”目前,这个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居全国首位。
[点评]固步自封乃发展之大忌。无论是“走出去看”还是“请进来审”,都展示了“301”人正视差距、消除差距的开放姿态。
服务:以患者的需求为牵引
“要把‘301’的品牌保持下去,就不能只顾当前、不顾长远,而要可持续发展。”——解放军总医院政委文德功如是说
[差距]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301”一半以上的患者来自外地。
几年前,由于挂不上号、做不了检查、等不上床位,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平均每天多达3000余人次在院外候床。
同时,由于专家号供不应求,号贩子猖獗一时,“301”的一个专家号竟炒到了数百元。
一时间,解放军总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饱受诟病,也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一个瓶颈。
[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人性化服务,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2005年以来,医院先后推出挂号“多渠道”、检查“零预约”和接诊“全天候”等措施;
2006年以来,医院成立了“疑难病会诊中心”和“肝脏肿瘤诊疗中心”;
2007年,医院又推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16条举措。
[解读]挂号“多渠道”:医院投资2000多万元对门急诊楼进行了改造,实行挂号“三结合”:门诊大厅与分楼层分科室挂号相结合,电话预约与网上预约挂号相结合,白天与夜间挂号相结合。
检查“零预约”:医院通过采取弹性工作制、增加设备等措施,使患者不用预约便可做检查,随到随做。
接诊“全天候”:2005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首开“夜间门诊”,随后又推出“双休日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由此改变了医疗行业几十年不变的服务模式。
很多辗转求医的病人,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301”的。为了满足这些患者的“希望”,解放军总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和“肝脏肿瘤诊疗中心”相继成立。
医院规定,对于门诊3次仍未确诊的“普通”患者,将由末次接诊医生提交“疑难病会诊中心”。
“肝脏肿瘤诊疗中心”则包括肝胆外科、介入治疗科、肿瘤科等10个科室,为肝癌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董家鸿介绍说,中心迄今已为2000多位肝癌病人提供了及时和优化的诊疗服务。
2007年以来,医院推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16条措施之后,给患者带来的实惠亦从数字上一目了然:
解放军总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比往年平均下降了4.31%;
医疗项目的定价收费,大都低于北京市医保确定的标准;
医院大型仪器设备检查的阳性率达到了80%,超过国家对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近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解放军总医院还公开作出为部队服务十项承诺,出台了为军服务20项新举措,开展30余项战创伤救治课题研究,每年补贴军人医疗费两亿多元,与800多家军地医院开通了远程医学会诊。
[点评]知民生之艰,方能急患者所急。解放军总医院推出的每一条人性化服务措施,既是出于对患者需求“差距”的考量,也折射出“以人为本”的“差距观”理念。
科研:国内首家提出“建设研究型医院”
“建设研究型医院,这就是我们在跟国内外一流医院找差距中得出来的。”──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何振喜如是说
[差距]放眼国际一流医院,其建设目标都是研究型医院而非临床医院,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国外的研究型大学和医院,对国家的科技贡献率非常高。我们一比,差远了。”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何振喜说。
[措施]在深刻分析国际一流大学和医院的发展模式后,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建成“六个基地”: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基地、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高复杂战创伤的救治基地、高水平的保健基地、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速快捷的情报信息基地。
[解读]既然要建设研究型医院,也就要建设研究型科室。这一理念,近年来在解放军总医院各科室的科学发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研究,就是要研究新技术,降低消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说,“以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为例,以前没办法;通过科研创新,我们在国内外首创了在内镜下用光动力治疗,解决了这个问题。”
基础研究以前比较落后的泌尿外科,过去几十年仅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理念提出后,“危机感人人都有,每个医生都要站在学科前沿,成为复合型人才。”科主任张旭说。
仅2008年以来,张旭带领的这个团队就承担了3个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个“863”项目,发表SCI文章10篇,“基本都与临床新技术相关。”张旭说。
骨科主任王岩和他的团队首次在国内外针对股骨头的发病机理、自然病程、预防、诊断分期评价到分期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一研究及创新手术目前已在国内外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万余例。同时,王岩也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和创新,在“301”“全面开花”,医院每年仅开展新技术就达100多项。
医院、科室和个人,在创新中实现了“共赢”──
近10年,医院有176人次担任全国全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超声科主任唐杰介绍说,“我们科在总院是个小科,目前仅20名医生,但有12人担任全国二级以上学会的常委。”
近10年,医院先后承担“863”“973”等国家及军队重大课题859项,发表论文26000余篇,位居全国医疗单位第一。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13年居全国医疗机构榜首。
[点评]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站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301”人才能具有放眼全球、敢为天下先的胸襟,并以可贵的自省品格追赶世界一流,创造民族品牌。
人才:引进一棵树,育成一片林
“如果你不是国际国内一流的,你这个科主任就不行,就要引进。”——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院士如是说
[差距]姜泗长、牟善初、黄志强、陈香美、王岩、柴家科……“301”的专家群体名家众多,早已蜚声海内外。
但医院党委却清醒地认识到:医院人才水平虽居于国内领先层面,但人才队伍“一老二少”的问题不容忽视,老专家与青年学科带头人之间的“断层”亟待解决。
[措施]科主任聘任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05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打破常规,推行科主任聘任制,将科主任任期由5年调整为4年,原则上最多任两届。同时,医院在因特网上面向全球招聘科主任,组织国内一流的专家教授评选。与此同时推行的,还有护士长聘任制。
2008年,医院进一步解放思想,破格聘请了4名在本专业有较高造诣的地方人才为科主任。其中,41岁的陈韵岱受聘任心内科主任,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室“一把手”。
短短几年,解放军总医院就引进科主任10余名。
[解读]从墨西哥归来的高长青,1999年任“301”心外科主任时仅39岁,也是当年最年轻的科主任。
目前,高长青主导施行的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开创了我国全机器心脏手术的先河,目前已完成200例,成功率100%,标志着我国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能做这种手术的心外科中心屈指可数。
2006年从西南医院引进的肝胆外科主任董家鸿,称自己赶上了“二次创业”的好时机。
“肝脏外科治疗,瞄准东京大学医学院,他们的肝切除死亡率仅1%;肝脏移植,始终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为榜样;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选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追赶目标;活体肝脏移植的关键技术,向香港中文大学玛丽医院看齐……”
瞄准一流,才能成为一流。
在董家鸿的率领下,肝胆外科目前在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活体双供肝移植术等多项尖端技术以及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面,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从同济医科大学引进的泌尿外科主任张旭,仅1年多就使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的微创手术比例达到了85%,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75%~80%。
而在张旭赴任之前,这个科的微创率尚不足50%。2009年7月14日,张旭还主持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手术。
2008年引进的心内科主任陈韵岱,开展了OCT临床应用和研究,成为这一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特色技术。
[点评]医疗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引进一名人才,便能带动一个团队。追赶与国际一流专家的差距,同时也是“301”追赶与国际一流医院的差距。发展之路,永无止境……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