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泥潭爬出来的开发商一定是强者
林少洲 北京厚土机构主席
8月1日,上海倒楼事件有了实质性进展:上海万科作为第三方,将托管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未倒楼盘的建设,并承诺“在2010年5月31日前按预售合同约定交付符合质量标准的房屋”。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圆满的结果。政府、业主、万科是多赢的。”8月3日,面对记者,北京厚土机构主席林少洲毫不讳言他对老东家的信心:“万科确实是一个让客户和业主有安全感的企业。”
中国青年报:你关注倒楼事件了吗?你怎么看现在的地产质量?
林少洲:就事情本身来看,这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失误,是小概率事件。承建方施工安全的责任非常大,谁都逃不掉。但我相信,没有人主观上想犯这个错误。地产业主要问题还是房价,不是建筑质量。
中国青年报:可大家普遍没底,不然也不会举国关注。
林少洲:坦率说,这是社会问题,不全是地产业问题。我们社会的失范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各种底线不断被突破。社会处在失范状态,人们生活的不确定性就会很大,好像在等着这类事发生。不安全感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为什么人人都要买房?为什么房价一直压不下去?因为大家感觉买房好歹是个保障。
打个比方,现在就像大家都陷到一个泥潭里,谁都想爬出来。谁能爬出来,就一定是强者。像万科,能公开说自己不行贿,不行贿还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这说明中国有希望;但话说回来,中国又有多少家公司敢这样讲、这样做?
中国青年报:万科为什么不在这个泥潭里?
林少洲:它确实是跳出来了,是个另类。到这个境界,需要很多条件,包括信念的坚持和资源的整合。当时深圳是个非常市场化的环境,王石很坚决地抓住历史机遇,把资源及时整合起来了。万科这样坚持市场经济的道路,现在还能站在潮头,说明这个路线正确。
中国青年报:地产业有责任感的企业多吗?
林少洲:还是有一批。地产业曝光率比较高的,包括任志强,都还比较健康。有问题的人,往往躲得很深,远离公众视线。老任其实已被查过很多次,他就是个性比较强。但他敢站到阳光下,有啥说啥,需要底气。这个底气就是他的企业没有太大问题。
地产业内做得最大和最小的,都还比较阳光,中间部分灰色程度可能会高一些。要靠不健康的操作把企业做大,很难。中国企业要做成大公司怎么也得20年以上,而寻租行为会有“换届”问题,几年之内就可能被清洗。能做到最大的,多是做得久的企业。
业内没去参与寻租,没有卷入土地资源的快速分配,基本靠专业技术起家,发展较慢的,就是现在的小公司。它们可能是未来市场健康力量的生力军。
中国青年报:在你看来,理想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什么样?
林少洲:高度市场化加高度专业化。房地产市场,要真形成竞争局面,会比现在健康很多。用专业资源充分竞争,而不是靠背景和权力。地产业有很多寻租现象,但要整治好,市场机制这条一定得坚持,不能过度倚赖政府力量,那样势必会引起更多腐败。
必须放权给市场,让业界精英通过市场去选拔。质量和技术问题,可以实行项目终身制,就是个人负责。你是项目负责人或者工程经理,就必须终身对这个项目负责,出了事就终身禁入。
中国青年报:房子不是简单的商品,完全交给市场,行吗?
林少洲:市场不仅有经营者,还有市场机制。质量问题有验收程序把着,现在有监管、监理、质检站等。但质检站总共才有几个人?你要认为他们检查过了就没问题了,那不靠谱。他们管理的精细度很难超过开发商的团队。像我们,验收一个项目,不仅工程部,销售部和物业公司都要参与。而且真正发现问题的往往是销售部,因为他们代表市场和客户。
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政府只是边界或者规范的监督者,你越界它惩罚你。除此之外,是你企业自己的事。政府的关键作用是创建一种社会机制,让所有企业都想成为百年老店,而不是今年开业明年关门的短期行为。
中国青年报:北京房价会下降吗?
林少洲:除非出现逆城市化。现在大家都想来北京啊,你想卖房子,立刻有人买。现在北京市场的情况是,专不专业都不重要,唯一问题是找地。只要有钱,能拿到地,别的都太容易解决了。所以,在北京抢地抢得很疯,那会出现什么?要么面粉比面包贵,要么就免不了暗箱操作。北京要适当增加土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