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5日
星期

定格一个你视而不见的北京

本报记者 付雁南文并摄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5    [打印] [关闭]

    他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穿着普通的衣服,拿着普通的“傻瓜”数码相机,拍下了400多张北京最普通的细节,却用这样真实的美丽打动了很多人。他坚信,只要用心感受,普通的生活里,也会有美丽的景色扑面而来——

 李文格

    关于北京的照片,李文格拍了400多张。但一张张看过去,胡同、故宫、高楼,这些北京最常见的标志,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

    进入这个31岁湖南人镜头里的,都是这座城市里一些“不起眼的东西”。

    比如,小区里4张并排的蓝色塑料椅上,残存着雨后留下的4摊水渍,李文格把它们称作“4个坐着休息的水”。还最普通的街道上一个常见的地下水井盖,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像一只小熊的脑袋。

    前不久,他把这些照片发在网上,命名为“北京的细节”。在其中一个网站上,浏览量有27万,回复的文章也超过1700篇。有人评论说,这样的景色,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但自己还是被这些照片触动了。

    李文格觉得,那是因为,“这是北京真实的样子”。

    6年前,李文格离开长沙来到北京,开始过最普通的“北漂”生活。如今,他在一家网站做编辑,和许多人一样没有车,没有房子,为了省钱,只能租住在一间从客厅里隔出来的单间。这个5平方米的小屋,摆下一张床、一张小方桌后,几乎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

    来北京后不久,他就发现,北京并不仅有他从前就知道的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以及古老的名胜。除此之外,有许多地方,普通到根本看不出是在北京。他觉得,这种感觉,就好像突然发现“一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女明星,原来也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2006年初,他花700元钱买了台数码相机。他决定,把这个“普通的北京”拍下来。

    这些细节很少被人关注过。他拍过电线杆上贴着的寻物启事,内容是“本人丢失骡子一头”,也拍过过街天桥台阶上贴着的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有人看过后问道:北京的细节怎么这么土?

    而这就是李文格心目中的北京——不是繁华的都市,也不是厚重的古都,而是“人间”。

    透过他的镜头,许多景物都有了生命。路边的井盖上,两个小洞加上一道短短的弧线,组成了一张笑脸,他拍下来,配上说明,“大地上的微笑”。一棵柳树的枝条随风飞舞,他的注释是“头发乱了”。甚至连护城河水底的砖头上,他也看出了不一样:圆圆的眼睛,方方的嘴,活脱脱一个“张小盒”。“不过这个张小盒是六边形的。”他一本正经地补充道。

    “作者真是细心体味生活之美的人。”看过照片后,有人这样评论。另一些人则提醒他“要看路”。

    李文格则觉得,他“没有去刻意找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是它们自己跳到我眼睛里的”。想了想,他又加上一句:“只要你用心感受。”

    他总能看到别人没注意的东西。比如,在外交部门外,有一片色彩斑斓的灌木丛。“一整片都是绿色的,只有那么一小片,红的、紫的、橘黄的,什么颜色都有。”但很多人匆匆忙忙就走过去了。

    平日里,这个单身汉除了偶尔和同事聚会,最大的休闲就是四处转转。看上去,他和这座巨大城市街头的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穿着廉价的衣服,走路没有特点,经常急急忙忙地赶路,也会因为挫折而难过。

    不过,和大多数人不同,街边许多微小的细节会让李文格放慢脚步。有一次走在街上,他在一面墙上看到一个手绘的“结婚证”。简单的线条中,除了“结婚证”3个字,就只剩下女方、男方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要求:幸福一辈子。他连忙掉转头跑回家,把自己的相机拿来,拍下了这个画面。

    从此,他每次出门,都要尽量把相机握在手里。为了防止掉落,他还会细心地把挂绳套在手腕上。他的相机也很普通。第一台相机没用多久就坏了,他又花1000元买了第二台,过了两年,这台相机已经因为磨损,严重脱漆,被朋友调侃为“1980年代的机子”。在一个月前,这台相机也寿终正寝,他又换了台新的。“价格比之前高了一点”,但仍然是“傻瓜”。

    他从没想过换台专业的机器。虽然偶尔也会抱怨,“拍得有点虚”,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也是真实”。

    他甚至不能接受照片“过度清晰”。朋友中有人带着三角架和长焦镜头去拍月亮,李文格对此很不以为然:“你拍的这些,有设备的人都能拍。”在他看来,精细设备拍出来的照片,就像一个化了浓妆的女人,本来的面目都看不出来了。而他追求的,就是“素颜的美感”。

    为了追寻这种美,他没事的时候总要在路上走走看看。8月1日这天,在北京朝阳门内的大街上,迎面来了两个女生,叼着牛奶,一边喝奶一边骑车,他被逗乐了。可等他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两个女孩已经从他面前骑过,他只拍下了两个背影。

    “还是不够快。”他低下头看着相机屏幕上的照片回放,语气里透着遗憾。

    还有一次,他推着自行车在路边走,突然看到前面的一辆摩托车,挡泥板上贴着的图画很有意思。他赶忙骑车追上去,可始终没人家快。眼看摩托车越来越远,结果一个红灯让它停了下来。一阵窃喜的李文格连忙努力追赶,可很快红灯又变成绿灯,摩托车终于绝尘而去。

    这一次没有成功的“追捕”,让李文格扼腕不已。至于那个吸引他追出去的贴纸图案,他描述得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很绚丽的女孩。”

    所有这些照片,都被他传到了网上,他还给每张照片写下或长或短的文字说明。一个在北京住过多年、现在移居到安徽的老太太,每天都叮嘱自己的儿子打开这个网页,因为这些照片里的北京,跟其他所有图片里的北京“不一样”。

    最近一段时间,他还迷上了拍树影。在上班的路上,他路过日坛公园,偶尔抬头发现,路边大树茂密的枝叶间隙,形状刚好形成天坛的样子。他兴奋地一路看过去,很快又发现了“松鼠”和“长颈鹿”。上周日,在皇城根公园,他又发现,树阴投落在路面上斑驳的光影,有的像小熊,有的像手拉手的父子,有的又像正在跳马的运动员。

    随着拍照的过程,这个外地人对北京这座城市,也有了很多体会。有一次,他路过一个拆迁办的门口,想拍一个墙上的告示,结果办公室里冲出来一个男子,气势汹汹地要没收他的相机,送他去派出所。

    交谈了几句话之后,这个男子把他当成一个好奇的游客,口气渐渐和缓,但末了还不忘教育他说:“不要到处乱跑,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是北京!”

    “这是北京。”李文格重复了一遍,笑容渐渐淡下去。

    这是北京,是一个需要他办暂住证的城市。拿到暂住证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天安门标志,李文格坐车来到天安门广场,举着暂住证,把这个红色的小本子和真实的天安门一起拍进镜头。

    在这张照片的说明中,他写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所有活着的人都是暂住在地球上,终究都会归于尘土。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有暂住证是心里的伤,就像南方给候鸟办证,就像海洋给鱼儿办证。不过类似这样的伤太多,我们也渐渐地习以为常。”

    有人觉得,在400多张照片的注释文字中,这是最为感伤的一段。

    不过,在同事的眼中,李文格不是一个感伤的人。他喜欢做饭,偶尔还会叫同事们来家里尝尝自己的手艺。他不大爱说话,但经常会不动声色地扔出一句话,逗得别人哈哈大笑。他希望让其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快乐,因此,在这些照片里,人们看不到过多悲伤,而总是能找到“温暖”、“快乐”。

    和许多人一样,这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不少梦想,他希望自己有一间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都是能够让人快乐的东西”。

    和许多人一样,这些梦想看起来都很遥远。不过,自从他在论坛上贴出自己的照片后,已经有两家出版社来和他接洽,想把他拍的照片结集出书。虽然后来都没了音讯,但李文格还是乐观地安慰自己,“至少多了个希望”。

    如今,很多人每天都在等着这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出现,并贴出他新拍的照片。为此,每天,走在城市里,李文格都在用眼睛替别人寻找着好的细节。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这个城市是一片原始森林,找到好的细节就像采到蘑菇一样让人高兴。

    “为什么是蘑菇?”有人问。

    李文格挠挠头:“因为……蘑菇很可爱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