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有问题找自己的习惯
所以,寝室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为自己创造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一旦处理不好,轻则为大学生带来烦恼和伤害,重则滋生对社会有极大危害的不良事件。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21岁的大学生蒋晓峰,在宿舍内与同校学生吴某因借水发生争执。之后,吴某纠集持木棍的郝某、关某、赵某等人,与持铁管尖刀的蒋晓峰殴斗。蒋晓峰用刀砍伤郝某、赵某,刺中关某胸部,致其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这一事件让人想起同样发生在大学寝室的马加爵杀人案。正是因为马加爵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才导致了心理的扭曲。
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处理好寝室关系呢?
培养敏感力,也培养“钝感力”
我们需要敏感力。适当的敏感能让人拥有及时察觉别人好恶、生活习惯的本事,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便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但我们同样也需要“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他所写的《钝感力》曾居日本畅销书首位。所谓“钝感力”,就是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他告诫现代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到伤害,也容易伤害别人。在各自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即不容易受伤的力量。
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即“迟钝的力量”,它要求人们:第一,迅速忘却不快之事;第二,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第三,坦然面对流言蜚语;第四,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甚至,面对表扬,“得寸进尺”,“得意忘形”,从而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开头提到的蒋晓峰、马加爵,正是因为过于敏感,没有及时宣泄不良情绪而导致犯罪。面对室友的故意刁难,如果蒋晓峰能够迟钝一点,“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如果马加爵面对同窗中伤自己打牌作弊时,能够坦然面对,或许惨案都不会发生。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
兰兰是家中的娇娇女,许多日常事情都不懂得去做。在寝室中,她连缝扣子这样的小事也要室友帮忙。起初室友见她年龄最小,处处迁就她。久而久之,兰兰发现,室友再也不愿帮忙,甚至对她敬而远之。
后来辅导员提醒她:“你要学会有问题找自己!”兰兰终于理解了室友“不近人情”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太缺乏独立能力,而且不愿提升这种能力。于是兰兰下决心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变得独立的兰兰,与室友的相处也更加愉快了。
人迟早要独立面对社会,社会比起学校要复杂得多。如果像从前的兰兰那样,不懂得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当人生遇到需要选择取舍的重大问题时,你该拿什么去沉稳应对?
因此,大学生要养成“有问题找自己”的习惯,视生活为磨砺场,小困扰练手脚,大困难练心脑。
学会理解别人,也被别人理解
小丽来自农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读书特别认真,天没亮就开始学习,晚上12点还在看书。一个星期后室友感到不满,因为小丽起床睡觉动静很大,往往吵醒其他人。大家委婉地向小丽提过几次,但小丽依然我行我素。
室友中的小王忍无可忍:“我不是看不起农民,但现在是在城里,就得守城里的规矩。”小丽哭了很久,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再也不理其他三个人。
在这个故事里,孰对孰错?你可能也发现了,恰恰是思考角度不同,导致她们错误地理解对方。
假如小王能站在小丽的角度,看到她加班学习的闪光点,在肯定的基础上和风细雨地提出建议;假如小丽能站在小王的角度,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大家带来了不便。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
减少猜疑,学会沟通
寝室中的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难免带来摩擦。如何化解摩擦,营造畅通的交流环境?
我觉得关键在于不把芥蒂搁在心底,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因为,许多事情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大家各自抱着“我认为”的方式在无端猜疑,结果没问题变为有问题,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只有学会沟通,大家坦诚地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交流,才不会造成大的误会,避免大的矛盾。
我所在的寝室喜欢开卧谈会。大家坦诚地把白天发生的大小摩擦都拿出来说一说,当内心声音及时发出,无论谁对谁错,大家都会顿时忘却不快。
类似的沟通技巧还有很多,比如写信、发电子邮件或者聊聊QQ。
在沟通时应当注意措辞,做面对面的交流,还应注意语音语调,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
掌握沟通技巧,在待人接物中灵活运用,它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却能为我们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