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的豪情与刘金良的坚持
东北人天性的豪爽加上美国克莱斯勒的工作经历,给了赵福全豪情万丈的底气。2006年10月从华晨“转会”到吉利后,短短不到3年时间,赵领导的吉利研究院工程师人数增加了两倍,研发和生产装备“鸟枪换炮”,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产品开发计划,到2015形成5大整车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衍生出40多款车型。在赵福全的力推下,吉利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公司,并张开大嘴想吃掉沃尔沃。
出生草莽的吉利并不入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车型不多,卖得不贵,挣的都是辛苦钱。十几年滚动发展下来,家底渐渐殷实起来,到了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了。所谓的战略转型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只挣辛苦钱,要从管理、技术、品牌、规模上要利润。赵福全的加盟恰逢其时,能干敢说,推着吉利拼命往前跑。
单单论口才,一般搞研发的多数比不了搞销售的,因为销售要懂得忽悠,要有本事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把钱从兜里掏出来,但吉利主管销售的副总裁刘金良显然是个例外。作为吉利的元老级人物,刘经历了吉利艰难的起步和蛰伏期。多数时候,他都在聆听,鲜有高谈阔论,但正是在刘的主导下,吉利的销售业绩稳健提升。
快速提升销量,销售老总的“三板斧”多数是开网、压库、降价。效果立竿见影,但结果是销量上去了,经销商叫苦连天,企业赔本赚吆喝。这“三板斧”与刘金良无缘。在业界,吉利的经销商日子好过是有口皆碑的。今年上半年,吉利经销商的收益率达6.8%,比竞争对手高出1倍多,库存多数月份低于2个标准值,甚至个别月份只有0.9(企业的月库存数一般是月销量的2.5倍)。
相比竞争对手,吉利的官方售价已经两年没有调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过去3年来,在低于4万元车型的销量占比中,吉利已经从2007年的32%下降到目前的2%;奇瑞从2007年的37%下降到目前的36%,变化不大;比亚迪从2007年的2%上升到14%。去年,在金融危机席卷之下,吉利完成了“老三样”到“新三样”的切换,全年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12%,股东盈利8.79亿元,同比增长191%。今年的中报尚未出笼,但在价格没有做任何调整的前提下,1~6月实现销量147019辆,有望出现更高的利润增长。
凭借稳健的营销策略,吉利的经销商干劲十足,实现了高于产品竞争力的营销力,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后盾支持。这个成绩与刘金良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吉利熊猫之后,帝豪EC718走上前台。赵福全谋划在前,刘金良推进在后,在掌门人李书福不再事必躬亲后,尹大庆、安聪慧等一干副总裁向我们展示了“新吉利”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