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

让心理健康为战斗力插上翅膀

刘胜江 赵虹霖 胡鸿飞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7    [打印] [关闭]
    八一前夕,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杨国愉副教授等刚从某部开展心理教育回到学校,就马不停蹄地整理数百份心理测评问卷。杨副教授告诉笔者,他得赶在八一节前把这些新的数据录入心理档案库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部队,以便为部队的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是该校教研骨干为部队提供心理服务的一个普通镜头。

    近年来,该校下大力量加强心理学科建设,不断拓展为基层部队、基层官兵提供心理服务的途径,打造军事医学心理防护盾牌。2001年以来,他们先后深入分布在10余省市的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院校,为10多万官兵直接提供心理服务。

    上世纪90年代,三医大心理学科刚刚起步,缺乏高学历人才,缺乏专业的实验室、没有固定的实习场所,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学科建设薄弱。那时,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心理学科,更多地是承担了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专业的教学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校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激烈性、对抗性和毁伤性,还是非战争重大军事行动的高强度、高风险,无论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革的深入,还是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都对部队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该校决定把心理学科纳入该校军事医学学科体系进行建设,趟出一条为部队提供科学规范心理服务的新路子。

    ——在基础部社会医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整合政治理论教研室军人心理教研小组、护理系护理心理教研室的相关专业人员,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在三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开设了心理门诊,壮大学科人才队伍;

    ——凝练出军事医学心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等特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攻关;

    —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学科人才和心理门诊建设,其中用300多万元建立起情绪障碍、动物行为、认知、生物反馈、心理测评等6个实验室,每年投入10万多元,用于军人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把骨干教员送到北京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军内外心理学强校学习取经、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把年轻教员送到国外访学、进修,提高教员学历层次,改善教员知识、年龄结构,实现建立“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教研骨干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建设,三医大的心理学科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情绪障碍的神经认知机制与干预、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干预、临床心理护理四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部队官兵的生活环境、使命任务、生活方式特殊。学校领导敏锐意识到,心理专家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可能实现心理服务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于是,学校先后组织100多批次的专家深入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军队院校500多个军、师、团级单位进行调研,同时开展以“心理检测、心理讲座、团队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服务活动,足迹遍及全国10余个省市,开展讲座300余场,直接服务官兵达10万多人,心理检测60000人次,收集整理了几万份心理健康档案。

    他们还针对西南战区特殊的地域特点,多次派专家深入高寒山地演习、高原驻军和驻训部队开展心理服务,研究特殊地域环境下军人心理变化规律,并组建心理救援队参加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非战争重大军事行动,派出专家参加“全军医疗机构健康军营行”、“总后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疏导服务队”等活动,一边提供心理服务,一边积累工作经验。

    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为该校为部队心理服务走向科学规范的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部队教育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他们组织编写了《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战时心理调整手册》、《抗震救灾心理救援手册》等20多本专著和手册;研发的“军人心理健康档案及咨询系统”被总参所属单位及全军其他部队采用;研发的“军人素质量表及训练模式”被全军100多个单位推广;研制和修订了具有军人常模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量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