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

长白山下学生兵

王继才 张树才 解志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7    [打印] [关闭]
    他安然地坐在献血椅上,微闭着双眼,任体内带着温度的血液静静地流向储血袋,再流向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体内。8年来,这样的情形,李连磊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义务献血,已成为吉林省军区边防某团国防生干部李连磊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源于他那颗感恩的心。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6岁父亲病逝,母亲长年抱病卧床,李连磊只能靠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接济过日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在2000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在美丽的长春,他感受着与家乡一样的真情关爱。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特批把一个报亭交给他负责,给他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样每月都能有一些固定的“收入”。

    真爱的种子一旦播撒,它便会扎根发芽、蓬勃生长。

    这年“十一”长假,他去长春文化广场买书,一辆停在广场边上的车映入他的眼帘,“义务献血车”几个大字让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思绪:“自己接受了那么多的恩情,献血救助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不也是一种回报吗?”

    那次,他径直走向了“献血车”,第一次就捐献了400毫升。从此,他把献血作为感恩回报的方式,坚持下来。

    2001年冬,李连磊在长春电视台的《爱心彩虹》栏目中,看到有两个孩子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她们是长春某小学的学生,姐姐叫朱双红,妹妹叫朱曼红,姐姐身患先天性残疾,母亲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是下岗工人,贫困的生活压得一家人透不过气来,更阻碍了小姐妹的求学道路.

    小姐妹的讲述久久萦绕在李连磊脑海中,仿佛看到自己小时候在困苦环境中跋涉的影子。他背着老师和同学,通过电视台和残联与小姐妹取得联系,坚持为她们义务辅导功课,鼓励她们乐观面对生活。看到她们家生活困难,他决定每月从勤工俭学和家教的收入中拿出100元资助两姐妹。在他的帮助下,两姐妹备受鼓舞,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她们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双双获奖;妹妹朱曼红参加长春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了三等奖。

    一年后,李连磊悄悄资助两姐妹的行为被学院党组织知道了,全院师生被他的无私品行所感动,党组织发起了师生捐款行动。为更好地资助小姐妹,李连磊建议在捐助4600元基础上,建立了小姐妹救助基金。

    在他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9月,小姐妹双双考上重点大学,而爱心仍在继续。

    李连磊无偿献血和爱心资助的事迹在学校及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连续两年被吉林大学评为“十佳优秀大学生”。

    李连磊天生倔强,认准的路走到底,认准的理追到底,认准的事干到底。在对军营的选择上,他更是表现出格外的执著与坚定。

    高考那年,李连磊暗下决心,如果考不上就当兵。可当兵的梦没圆,大学的梦却圆了,李连磊有些遗憾却仍然认定,今生一定与军人有缘。

    大一那年,军队决定从普通高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的消息传来,李连磊兴奋得一宿没睡。第二天,他早早到驻校选培办报了名。经过严格筛选,李连磊顺利过关,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

    2004年6月,选择摆在李连磊面前。在与他同批加入国防生的同学中,有人动了违约的念头,选择到地方企业工作,李连磊是学校的优等生,学的是热门专业,又荣获过吉林大学首届“十佳大学生”等多项荣誉。一家大型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主动找到他,承诺相关的违约金由他们承担,并许以年薪6万至8万元的待遇。有同学劝他:“你家庭条件不好,到地方工作待遇高,专业对口,发展空间大,将来肯定有出息;到部队挣的少,条件还艰苦,有啥意思!”但李连磊却笑着摇了摇头。

    于是,一个不到10人的执勤点成为这个地方大学生干部走进部队的第一站。这个驻守在长白山下的边防哨所,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每年大雪封山6个月,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而且百里无人,交通不便。在这个哨所,曾有几名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分配来没几天就被“吓”跑了。对吃苦早有准备的李连磊面对眼前的一切,确实也感到有些困惑。

    选择了,就不能想退路。多少个爬冰卧雪的日子,他都在想:多少茬儿官兵都能够在边防牺牲奉献,为什么自己不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基层干起,踏踏实实从零起步。

    几年的军营生活使李连磊变得又黑又瘦,但他却刚毅和成熟了许多。谈起未来,李连磊十分乐观:“不论将来在部队走多远,当兵的经历都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好好珍惜现在,走好军营每一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