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

用双手“擦”亮人生

——记山东省菏泽市优秀退伍军人张玉贵
卢军 李树春 高雷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7    [打印] [关闭]
    张玉贵,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人,1984年参军入伍,先在某高炮营服役,次年3月奉命奔赴前线,先后参加大小战斗30多次,所在的三连六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个人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

    1989年,24岁的张玉贵怀揣两枚二等军功章退伍回到老家,被分配到菏泽减振器厂一车间工作。这个车间的工序是锻打、热处理和电镀,属于全厂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不少工友都找借口调换了工种。可张玉贵从不嫌弃,一干就是12年,并且连年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1年,厂子倒闭,张玉贵下岗了。那时,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患心脏病常年卧床的妻子。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境况更加窘迫。

    看着张玉贵的处境,许多工友都劝他:“你是功臣,这个时候可以找政府要救济,我们也好跟着沾点光。”张玉贵的内心也很矛盾:向国家伸手,或许能得到一些资助,但经济体制转型期,许多复转军人都下了岗,国家能照顾过来吗?考虑再三,他最后决定自己寻找谋生之路。

    为养家糊口,张玉贵在建筑工地上和过水泥,在大街上卖过水果,收过破烂儿,捡过垃圾。2003年,一位战友组织退伍军人去北京上访,邀请张玉贵参加,被他当面拒绝。张玉贵十分动情地说:“虽然我现在过得不富裕,但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能活着就很幸福了。我要自谋出路。”

    2005年春节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玉贵跟别人学会擦鞋的手艺,在菏泽街头当起了擦鞋匠。依靠诚实守信和一手好手艺,张玉贵很快有了一批“回头客”,收入逐渐稳定。

    经济渐渐自立后,张玉贵开始琢磨为社会奉献爱心。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月前20天收费,后10天免费,坚持为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每年的牡丹花会期间,他全天候地为游客免费服务,节假日则上门为公安干警及武警官兵服务。

    很快,乐于奉献的“擦鞋匠”张玉贵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

    在张玉贵简陋的家里,有一摞简易木箱,每一个箱子里都装着一套擦鞋工具。熟悉张玉贵的人知道,这里的每一个箱子都孕育着一名残疾人的就业梦想。

    今年20岁的茹春雨,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无力,手臂也没有力量,走路一瘸一拐,生计艰难。张玉贵了解情况后,决定教茹春雨擦鞋谋生。

    茹春雨拿不稳鞋刷,张玉贵就先让他拿半块砖头练臂力。一块、两块……终于,曾经无力的手臂举起了两块砖头,能稳稳地握紧鞋刷了。3个多月后,茹春雨学会了擦鞋。为帮助他独立出摊,张玉贵还送给他一个擦鞋工具箱。现在,茹春雨每天都能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可以养活自己了。

    从教茹春雨开始,张玉贵就决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传授擦鞋技艺、赠送擦鞋工具箱,从而帮助一批残疾人就业。他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5年内在菏泽市8个县区赠送100套工具箱,帮助100个残疾人通过擦鞋实现自谋生路。

    来自郓城的残疾人刘全林开着三轮车走了50多公里找到张玉贵学擦鞋。学习期间,张玉贵不仅耐心传授手艺,还每天帮刘全林铺床、洗脚。

    这些年来,张玉贵每送出一个工具箱、送走一个学徒,他都要贴补200元,但他并不计较这些。目前,张玉贵已经送出69套擦鞋工具箱。

    2008年,作为一名“奥运编外志愿者”,张玉贵还从菏泽到北京一路免费擦鞋,宣传北京奥运,传播文明之风。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