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星期
比赛强弱分明,水平参差不齐,明星极为少见——

亚锦赛折射出亚洲篮球的低水平

本报记者 杨屾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8    [打印] [关闭]
    122∶54,韩国队今天以68分的优势狂扫斯里兰卡队。亚锦赛刚刚进行了两天,一共只进行了16场比赛,但差距超过20分的场次,就已经达到了8场,超过50分的场次,也达到了5场。强弱分明的比赛,显示出亚锦赛这项亚洲篮球最高水平的赛事,仍然处在低水平的初级阶段。

    7日傍晚,天津奥体中心体育馆周围聚集了不少球迷,他们都是来观看晚上7点中国男篮迎战哈萨克斯坦队的。与这个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早晨9点到下午5点,这里都显得异常冷清。为数不多的球迷,在见证着一场场大比分“屠杀”似的比赛。

    “事先,我根本不知道有比赛,后来拉了一个记者,才知道‘水滴’有篮球赛。”一个出租司机对记者说。另一位到现场看球的张姓球迷则表示:“‘水滴’要是有足球比赛,人肯定特别多,到处都有执勤的警察。但看看这次篮球比赛,执勤的警察却不多。”

    男篮亚锦赛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各队的水平参差不齐。本届亚锦赛的参赛球队一共有16支,但水平接近的球队并不多。法新社在预测本届亚锦赛时就明确提出,只有5支球队具有夺冠实力,其他球队的水平明显不在同一个档次。所以,中国、伊朗、韩国、黎巴嫩、约旦和其他球队的比赛,多半都是大比分获胜,像昨天伊朗队险胜中华台北队,可以算是“冷门”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缺乏明星球员。看看本届亚锦赛的秩序册,除了中国男篮拥有王治郅、易建联、孙悦等明星球员外,其他球队中但凡有点知名度的还是那些早已过气的老将,希望大批球迷到现场来看这些球队的比赛,确实不大现实。

    与男篮亚锦赛的尴尬场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篮球锦标赛。2007年欧锦赛,为争夺北京奥运会的门票,各支球队杀得天昏黑暗。强大的法国队竟然只取得了第八名而无缘北京奥运会;上届欧锦赛冠军希腊队,最终还是通过奥运落选赛,才得到了北京奥运会的门票。

    参赛球队水平差距较大,缺乏明星球员,说明亚洲篮球最高水平的赛事,实际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竞技层面。看到这种情况,有不少媒体呼吁缩减亚锦赛的参赛球队和赛程,以使赛事变得紧张激烈。

    回顾亚锦赛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的呼声不无道理。1973年的菲律宾亚锦赛,参赛球队猛增到12支,从那届赛事之后,参加亚锦赛的球队数量,基本上在12~16支间徘徊,1995年首尔亚锦赛,参赛球队创纪录地达到了19支。

    但是,球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促使亚洲篮球的整体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中国队虽然独霸亚洲,但在世界上却始终只能算是二流偏上的水平,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与顶级强队交手锻炼的机会。按理说,亚洲其他球队应该能够在同中国队的比赛中得到提高,但实际上,这种提高也十分有限。

    韩国男篮明显青黄不接,昔日实力不俗的日本队,也沦落到了亚洲二流水平。而菲律宾、卡塔尔等球队,水平也始终不稳定,其根本原因是“雇佣军”的周期性变化。参赛球队过多,实际上给了急功近利更多的生存空间,真正踏踏实实地重视发展篮球的国家并不多。

    但是,参赛球队数量多,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能够扩大篮球运动在亚洲各国的影响。

    参加本次亚锦赛的印度队,完全由业余球员组成,主教练亚历山大·布坎和他的球员穿着各式各样的球鞋,出现在媒体面前时,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支参加亚洲顶级篮球比赛的球队。而他们的比赛服装,更像是从北京体育馆路的体育用品一条街淘来的,连球衣背后的号码都不清楚。

    “我们就是来见见世面的。”布坎说,“在印度,没人关心篮球,甚至没有一个正规的联赛,因为印度的政府部门对此不感兴趣。”虽然他们以大比分输给了中国队,但如果他们能取得一两场胜利,对于印度篮球的发展,也许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参赛球队过多还是弊大于利。由于许多球队实力相差悬殊,很容易造成队员情绪的急躁。亚锦赛开赛仅仅两天,已经发生了两次球员冲突。

    除此之外,冗长复杂的赛程,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上座率及比赛的精彩程度。根据本届亚锦赛的赛程,需要经过两个小组赛阶段,才能进入淘汰赛。这就意味着强队将会有更多的同弱队过招儿的机会。这虽然给了弱队更多锻炼的机会,但同时也制造了许多垃圾比赛,给主办方增加了负担。

    其实,亚锦赛遭遇尴尬,并非只发生在本届。亚篮联也曾考虑过更改亚锦赛的赛制,即分为争冠组和保级组,每组8支球队,A组后两名降至B组,B组前两名升A组。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案最终胎死腹中。没有明星、水平参差的亚锦赛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本报天津8月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