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2日
星期

打造慈善城市的权力臆想

曹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2    [打印] [关闭]
    这年头的城市流行以鲜明特色吸引眼球,什么欢乐之都、洗脚之都、休闲之都、美食之都、会展之都……好词大词都被用得差不多了,可为难了那些后发城市——河南荥阳选的目标和特色是“慈善”,该市领导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怎么打造呢?用红头文件打造,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京华时报》8月11日)

    荥阳本身在慈善事业上并没有特别的基础,既没有比其他地方浓厚的慈善文化,也没有比其他城市丰富的慈善资源,怎么就敢打造“慈善城市”了?慈善是一种必须诉诸于公民的道德主动和文化自觉的品质,没有美食可以炒作出美食来叫“美食之都”,不够快乐可以通过建种种游乐工程打造“欢乐之都”——可慈善是最勉强和强制不得,一个城市在物质和精神上发展到一定程度,富裕的公众在文明上达到一定层次,城市才会自生自发出慈善精神和慈善文化,人们才会热心于捐赠和行善。

    用红头文件建设慈善城市,实质就是用权力强制人们去捐赠。慈善最终还是要人们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来,你不掏钱,就以种种软硬兼施的方式强迫你慈善——不然,慈善组织收不到钱,慈善成绩不突出,人们不积极献身于慈善,怎么能叫慈善城市呢?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最拿手了,早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推进各种“政治任务”:将慈善任务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将慈善任务层层下达层层摊派,市领导逼下属系统,下属逼单位,单位逼员工;校长逼老师,老师逼学生,学生逼家长。单位会从员工工资中扣,老师会敦促学生跟家长闹,干部选拔得看慈善政绩,老百姓不捐款会连累到当干部的亲戚……

    以往一些地方发生过“政府逼捐”,今天荥阳虽然还没逼人慈善,但这是推进“慈善城市”必然的逻辑——河南项城为修袁世凯故居而强制职工捐款,湖南邵东强制老师捐款修路,湖南岳阳强制民众“每日捐一元”……“被志愿”、“被慈善”泛滥,已有舆论怒斥:志愿,志愿,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慈善的本质在于主动和自主地行善,一旦沾上半点儿强制色彩,就失去其意义。对于慈善,权力之手永远只能止于倡导。我想,并非政府官员不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是两方面因素驱使着他们冒天下之大韪:

    其一是权力的自负。手掌权力而又缺乏约束的人,以为权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没有权力实现不了的目的。在他们眼中,建一座慈善城市就像建一座大楼那样简单,能像摆弄钢筋砖瓦那样摆弄人们去做善事。这种自以为能操控一切的权力自负,加上自以为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建设慈善城市、让人们多做善事,这么美好的意图有什么不对吗?“慈善城市”的计划就这样端出来了,才不顾这样会侵犯民权,会在过度开发爱心中使慈善资源枯竭。

    其二是浮躁的政绩冲动。城市特色定位是经营城市的一种手段,但应从自身已有资源中去挖掘和提炼特色,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和制造政绩而空想出一个特色,并用强权去刻意打造。如今一些三四线城市就陷入这种误区,缺乏自然特色而生硬地制造特色,于是就有了许多荒诞的定位。陕西某地迫不及待地宣称以“发展洗脚业为特色”,打造“洗脚之都”;还有地方耗费巨资建人造月亮,建“不夜城”以打造“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

    浮躁的政绩冲动催生出许多官员赌徒般的发展观:什么事可能在短时间内出政绩,可以“特色”可以引人注目,他们就愿意孤注一掷地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到这件事上来,把自己的所有政治前途都押上,不顾劳民伤财和舆论骂声,不顾事情本身的荒唐和极端——以这种逻辑看待“慈善城市”的“特色狂想”,就很容易理解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