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2日
星期

过去包案听汇报 现在挂帅又出征

——河南省委政法委创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李丽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2    [打印] [关闭]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直在高位徘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了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的形象。河南省委政法委创新的“两查一访一满意”工作机制,就是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工作中,省委政法委组织督查组对案件处理进度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工作落实;组织评查组对复杂疑难案件进行评查,对责任人进行查究,确保依法公正处理;组织回访组对已结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确保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

    “三个亲自、一个确保”

    河南省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高度重视,在全省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市、县委书记亲自抓,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抓”的领导体制。为推动“两查一访一满意”工作的深入开展,河南省委政法委细化分解了工作目标,要求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长包案,做到“三个亲自、一个确保”,即亲自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亲自与当事人见面,亲自做上访人的工作,确保按期办结。对政法机关存在过错的案件,在严格落实查究的同时,要求包案领导亲自登门道歉,对群众进行赔偿、补偿。

    为确保交办案件处理进度,每次交办案件时,河南省委政法委都将各市和省直政法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月、每旬,逐案规定了办结时限。对案件处理工作落后、工作不力的省辖市,省委政法委直接向其市委书记发督办通知。连续2个月工作落后的省辖市,责成市委政法委书记带领有关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省政法委作检查。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省辖市在年底平安建设考核中予以扣分。

    2007年以来,因为没有按期完成阶段性任务,3个省辖市的市委政法委书记、6个县的县委书记在全省大会上作检讨,5名中级法院院长被诫勉谈话。

    “这次是真抓实干了”

    针对一些地方工作消极推诿,宁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拦访劝访,也不愿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的做法,河南省委政法委从省直政法部门抽调6名厅级干部和20名业务骨干,组成3个督查组,分片对豫南、豫中、豫北进行驻地督查。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也分别组织精干督查组,扎实开展系统督查。对案件多、任务重和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重点市,河南省委政法委还组织联合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从而形成了全面督查、系统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多层次督查体系。

    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河南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了解决群众诉求的自觉性,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

    许昌市蔡忠民夫妇上访一案,以前市公安局领导主要靠听汇报了解案情,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实行“两查一访一满意”工作机制后,许昌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翟化夫亲自包案,到上访人家中听取诉求,赔礼道歉,认真解决上访人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事情很快就解决了,上访人非常满意。翟化夫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包案主要是听汇报,‘只挂帅不出征’,这次是真抓实干了。通过处理这起案件,我深深体会到,不亲自和群众见面,就不会真正知道群众的要求是什么;不亲自阅卷,就不会知道案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不亲自道歉,就不会知道群众是多么的淳朴!”

    对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河南省委政法委把案件评查作为执法监督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从全省检察系统抽调优秀干警,组成评查组,采取调阅案卷材料、核查有关证据、调查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等办法进行重点评查,对执法办案有过错、有瑕疵的提出纠正和整改意见,对违法违纪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对引发进京非正常访的案件实行责任倒查,有力推动了一批复杂疑难案件的解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省共评查384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对298名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有的当事人当场高呼“共产党万岁”

    回访是检验案件办结质量、确保案件办结效果的关键。对各地报结的案件,河南省委政法委组织由厅级干部带队的回访组,逐案登门向上访人了解情况,看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上访群众是否满意,并把群众满意定为结案的硬标准。河南省回访组成员、省公安厅控申处协理员刘为民告诉记者,对回访组的全体同志来说,回访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经常被感动的过程。回访中,很多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有的当事人当场高呼“共产党万岁”,有的甚至为给党委、政府增添了麻烦而一再表示歉意。

    数字显示,2007年以来,河南省来省赴京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办结率均在97%以上,绝大多数达到了群众满意。同时,河南省信访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涉法涉诉赴京上访数、初访数、重访数、集体访数“四项指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5月,中央综治委公布了各省区市安全感调查指数,河南省连续第二年位居全国首位。

    据新华社郑州8月1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