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3日
星期

百年航空报国志 毕生执著“中国心”

——吴大观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吴晓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3    [打印] [关闭]
    他用一生种下一棵参天大树,却没有亲手收获果实;他用一辈子披荆斩棘、点火拓荒,却没有亲手捧得鲜花;他毕生都在充当托举后来者的臂膀,自己头上却没有骄人的光环……

    由中组部、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织的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航工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六○六所“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吴大观的女儿吴晓云以及新华社记者张严平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吴大观的感人事迹。

    谭瑞松在报告中介绍了吴大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吴大观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是40万航空人的精神丰碑。”

    “他是我永远的导师。”报告中,当讲到吴大观在弥留之际仍然嘱咐晚辈“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场景时,刘大响哽咽了。回顾与吴大观将近半个世纪的亦师亦友的交往,让刘大响记忆极其深刻的,是吴大观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关爱。“吴老关心和培养了许许多多年轻人,他把育才举贤、培养人才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一生提携后人,桃李满天下。”

    张恩和在报告中讲述道,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吴大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定了从人才到技术、从制度到规范、从管理到战略的雄厚基础,正是他的高瞻远瞩和忘我投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书写了昨天,赢得了今天,奠定了明天”。

    一件穿了40年的发白的中山装,一条“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人生信念,一颗对党和祖国的赤子之心,一份在岁月中历久弥深的夫妻情感……在报告中,吴晓云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吴大观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吴晓云满怀深情地说,精神遗产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大财富,从父亲身上,她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张严平通过一个记者的采访经历,讲述了吴大观带给她的震撼和感动:“在中国航空发动机艰难而悲壮的起飞线上,正是因为有了吴大观和一代先驱们的力挺千钧、勇往直前,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才能在穿越黑暗、迷雾和险滩之后,站到世界的平台。”而“他的伟大正是在远离鲜花、掌声、聚光灯的悲壮中,寂寞而坚韧地前行。”

    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控制系学生周永明看来,吴大观一生的奋斗,就是要为中国的飞机安上一颗“中国心”。其实,吴大观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改变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状态作为毕生的追求。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个人的价值再大,只有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会永恒。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