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3日
星期

为什么孩子不跟我说话了

■乐暄之家家庭辅导中心咨询师 宫学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3    [打印] [关闭]
    “我算看明白了,这孩子周末回家根本不是看望我跟他爸的,他是回家看望他的宝贝电脑的。上周末在家整整憋了两天,这臭小子总共也没跟我们说上三句话!”

    以上抱怨出自一位普通的高一学生家长之口,也代表了很多为人父母者心中的一个共同困扰——为什么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他们也越来越不爱跟我们说话了?那个整天缠着爸爸妈妈问东问西的好孩子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很多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成人的家长,或多或少都体会到这一问题带来的失落与不解。自己明明听从学校班主任的提示,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敢放松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虚心接受了教育专家的意见,努力做到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保持细致耐心,不摆家长威风。可是,为什么孩子在自己面前还总是一副无话可说的表情呢?

    也许,要帮助这些被关在孩子心门之外的焦虑父母,找到改善两代人之间沟通空白的终极答案,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问题还原为更客观的提问方式——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不爱跟我们说话了?

    心理学家提示我们:精准的描述常常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把思考一直停留在“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这一狭隘层面之上,很可能就是在悄悄逃避成年人自身应该负起的责任。

    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回答

    “有什么可说的?跟他们说他们也不懂。他们知道永恒之塔(一种网络游戏)吗?知道开心网上怎么偷菜吗?知道曾轶可是谁吗?”——小凡,男,初二

    “嗨,不用张嘴我也知道他们想跟我说什么?翻来覆去就那点儿东西,从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十二年了,他们整天就惦记着教育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特讨厌他们故意装作很有耐心的样子,说话总要绕好大一个弯,可最后还是绕到学习啦,将来啦,如今大学生也不好找工作这些废话上。真烦!”——可可,女,高三

    “没什么理由,就是不想跟他们说。难道我就不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吗?”——东明,男,高一

    “我不可以跟他们说很多事,因为那里面有很多我朋友的秘密。这些秘密是不可以跟除了几个好朋友之外的任何人说的。有一次我不小心跟妈妈说了有男生喜欢朱莉,结果,她再来我家,妈妈对她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不应该背叛朋友。”——妮娜,女,初一

    “我喜欢和爸爸说话,不喜欢和妈妈说话。妈妈总是说奶奶的坏话,我喜欢奶奶。”——莎莎,女,小学二年级

    “因为姗姗姐姐告诉我,只有上幼儿园的小屁孩,才什么都告诉爸爸妈妈呢!”——天天,男,小学三年级

    孩子跟我们说话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不说?孩子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聪明的家长应该也从中读到了一些孩子的渴望,相信会有助于家长作出适当的改变。而接下来,家长不妨继续反过来思考一下——孩子之所以跟大人说话,又是为了得到些什么呢?如果他们不想说,是不是也表明了家长没有满足他们渴望从交流中获得的东西呢?

    儿童的语言和社会行为,不论具体内容还是交流形式,都随着他们的年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跟谁说话、说什么话,遵循着一定的发展心理学的规律。一两岁的小宝宝,在与爸爸妈妈“咿咿呀呀”的对话过程中,在语言发展方面主要是模仿并逐渐习得母语发音的最基本元素,而在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方面,主要是从父母充满期待和惊喜的眼光中获得最初模式的自尊和自我价值。

    而三五岁孩子,黏着爸爸妈妈追问“这/那是什么”、“为什么”,提出大大小小出人意料的问题,是把父母视作联接现实社会的结实桥梁。他们需要大人给出标准答案,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间接经验。

    等到上学以后,孩子在与父母的言语交流中的主动成分就开始与日俱增。经过了一天学校里的精彩生活,孩子常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说个没完。今天学习了什么课程,班上有什么好玩儿的事情,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孩子与大人的语言交流中,自我表达的意味开始变得浓厚,他们开始对一些事情持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也真诚地希望和父母分享。

    遗憾的是,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在孩子试图将家长从权威变成朋友的同一时刻,家长却经常习惯性地拒绝孩子的这番好意。有些家长只关注自己在乎的那部分事情,比如课堂知识掌握了没有?有没有破坏纪律?或者只是简单地给予孩子是非对错的评价和判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感觉到“原来我的爸妈只是关注那些事情,而不是关注我这个人”,孩子的心灵就开始逐渐与家长发生疏离。

    等到当年的顽童终有一日长大成人,变成传说中不可理喻的青春期少年,孩子与家长双方在交流中想自身获得和给予对方的东西之间的矛盾更是日益加剧。孩子(确切地说他们早已不是一个索要简单答案的孩子了)通过交流想要实现的最主要意图,几乎就和每一个成年人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想要满足的需要完全一致——找到一个愿意听我说话,并且可以懂我内心感受的陪伴者,而不是整天急着指导我该怎么办的好老师。

    妈妈你在怕什么

    几乎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于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眼中的自己常常比他们实际的状态要大得多,成熟得多,他们经常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超越他们实际能力很多的问题;而家长眼中的孩子又常常比孩子的实际状态小得多,幼稚得多,他们经常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能面对很多实际上孩子可以很好完成的任务。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冲突,也在孩子与家长之间“说不说话”这个问题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孩子渴望家长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对待,来进行交流,而做父母的,却明知有些话“说了孩子就会烦”,也要坚持整天唠叨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这其中隐藏了很多家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所有的父母内心都有一个自私的愿望,都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长大。虽然这话听起来会让人多少有点不舒服,但如果家长愿意试着去理解,就不难回想起曾经的自己,在被尚为幼童的孩子用充满崇拜的眼光注视的时刻,自我曾经得到过怎样丰盈的滋养和满足。

    当老师,当指导,当榜样,当人生领袖……担负起类似这样的人生角色,总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舒服、很痛快的事情。单位来了新人,或是大学来了新生,身为前辈的人也会在带领新人成长中体会到“高人一等”的优越——尽管过程中他们也常常会抱怨几句辛苦。

    所以,如果孩子永远只是那个需要标准答案的好宝宝,永远揪着你的衣角追问为什么公鸡母鸡看起来不太一样,家长就可以永远在感慨为人父母实属不易的同时,偷偷享受着被需要、被敬仰、被崇拜等等隐秘而复杂的快感。更为深刻也更容易被人理解的还有——只要孩子永远不长大,家长就不用面对衰老降临到自己头上。

    有没有更好的版本

    最后,让我们学习运用积极思维的方式,去了解一下那些可以让孩子不管长到多大还是常常和自己无话不说的家长都做了什么?他们的秘密到底有哪些?

    在畅销多个国家的儿童教育学名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一书中,作者阿黛尔·法布提示家长的第一原则,就是学会去体会并承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能感受到他在与你交流的那一时刻的任何感受,而不是简单传达你希望他应该做出的反应。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秘诀会激发两个人内心的距离迅速拉近。

    做爸妈的人都经历过带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刻。当怀中的孩子嚎啕大哭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紧紧抱住孩子反复念叨着“不疼不疼”,或者是“不哭不哭”。很少有人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是你自己走路时脚踢到石块,关门时挤到手指,有个人跑过来对你说上一句“不疼”、“不哭”,你又会作何感受?会不会愤怒地回一句“不疼你试试”呢?

    心理学家就建议这个时刻的父母,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感受,柔声说出“刚才打针了,宝宝很疼”,片刻之后再用询问的语气说“还疼吗?要是不疼就不哭了,好不好”,通常就能引导孩子很快停止哭泣。同样的道理,当每个成年人在经历任何引起伤心、悲痛、愤怒、委屈或者欣喜、快乐、幸福、激动情绪的事件时,最希望从身边人那里获得的,不是他对于事件客观正确的判断分析,更不是他因此对你提出的希望要求,而是在那一时刻,他愿意陪你沉浸在你的感受之中。

    所以,如果家长现在正苦于无法从孩子那里听到一句“真心话”,就请从此刻开始怀着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的心态来与之沟通交流。不妨从以下几个小突破开始,走向孩子们原本就渴望被人走进的内心。

    ●保持耐心。听孩子把他的故事讲完,而不是急于给出你个人的建议和评价。

    ●在你想要给出一些忠告之前,想一想你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吗?还只是因为说了以后自己会舒服一些。比如,学习的重要性和安全问题。

    ●承认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自己不懂,并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寻找答案。不要担心,承认不完美只会有助于孩子觉得你是一个真诚的人。

    ●跟孩子讲讲自己年轻时候的糗事,而不是只讲你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级第一名的丰功伟绩。

    ●尊重孩子不说的权利。毕竟,他的世界不再像婴儿期那时只有爸爸妈妈两个人。

    ●当然,你可能还会找到其他属于你独享的好办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