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5日
星期
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名字叫国庆

张国庆:“土地博士”的依依乡情

本报记者 崔丽 实习生 欧阳骆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5    [打印] [关闭]
    在农村,土生土长;考大学,一口气报了3所农业大学;考博士,学的还是油菜遗传学;到了农业部,又研究起农业经济管理……

    与土地如此结缘,难怪张国庆笑言,自己搞农业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在戴着银丝边眼镜,一脸文气的张国庆身上,如今已找不出农村生活的痕迹。

    1978年10月1日,张国庆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农民家庭。为图喜庆,奶奶给这个长孙起名“国庆”。现在想来,更令张国庆兴奋和自豪的是他出生于1978年这个富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正是在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按下红手印,立了生死状,分田到户,由此拉开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大幕。

    村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分田分地,张国庆一家共分到10亩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种粮积极性高涨。“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就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然而,因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虽然分了土地,村里人还是很穷。在张国庆记忆里,当时全村500多户人家,只有1台9英寸的电视;家家户户住的房子,还是用石头做底,用泥巴打起来的土房子;村民喝的是井水,走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因为种植技术落后,村里小麦的平均亩产量不到400斤。为了填饱肚子,家家户户只能种产量较高的地瓜。

    出生于农村且身为家中长子的张国庆深知,作为农村孩子,要想有出息,只有读书这条路可走。在学校,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宿舍窗户没有玻璃,大家就用报纸糊起来,晚上没有灯,就跑到路灯下学习。

    1996年,高中毕业的张国庆,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人意料的是,他填的3个志愿全是农业大学里的农业专业。这遭到他父亲的反对:拼死拼活地读书,不就是为了拔掉这个穷根吗?怎么学了一通还想回到农村?但张国庆自有一番想法:“一来是为了给家里省钱,二来是因为我真的想为农村做点什么,把咱农村的面貌改变一下。”

    考入山东农业大学的张国庆,4年下来,把大农学好好学了一遍。之后,他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并直接转为博士,主攻油菜小孢子培养。其间,他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了6篇论文。

    2005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的张国庆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潜心在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对于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他,这份工作可谓得心应手。

    人在北京的张国庆,土地情结愈发深厚。他切身体会到,30年来在中国农村、农业、农民身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国家宣布取消农业税。“这可是千百年来没有的事情啊!国家不收农民的税了,种粮每年还给我们补贴。”张国庆80多岁的老奶奶兴奋地说。

    从2004年起,国家连续6年出台“一号文件”,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更加务实有力。现在,张国庆的家乡早已修了四通八达的马路,很多人家已经住上了二层小楼房,有的家里还买了小汽车。去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3000元。张国庆的父亲每个月仅退休金就有1000多元。

    “现在好多人家都开始种有机蔬菜了,价格高,销路还特别好。小麦的亩产已经快达到600公斤了。家里想吃啥就种点啥,种地瓜也是为尝个新鲜。”张国庆说,“最高兴的是奶奶,她身体健康,每天都精神抖擞,一到收获季节,老太太就乐颠颠地到地里帮着剥玉米、拾花生,劝都劝不住。”

    说起土地,这位“土地博士”的眼中满是神采,充满了浓浓的乡情。就连这次去香港,张国庆也想考察一下土地为香港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香港是我们自己的土地,对香港的感情是不由自主的。”还在上大二时,与同学一起看到香港回归的实况,年轻的张国庆流泪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