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

吴国贵:小小木船划出爱和希望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6    [打印] [关闭]
    8月8日,吴国贵摇着木桨,带着记者前往大石村。青山碧水中,她不停地给记者介绍着当年有哪些学生在哪个路口等着自己接送。对于孩子们的过去和现在,她娓娓道来,如同母亲诉说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1983年,16岁的扫盲老师吴国贵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下课后,常有热恋中的同乡女青年央求自己帮她们写情书。

    当时,吴国贵是重庆市大足县化龙乡大石村仅有的几名初中毕业生之一。在这个乡村,多数乡亲穷得叮当响,孩子从小就要干农活儿,她的同龄人多是文盲。

    扫盲工作结束后,吴国贵决定,在当地的刘家沟办一个教学点。民兵连长将堂屋借出来作教室,另找了一块黑板,孩子们把家里吃饭的桌子抬来当做课桌,“学校”很快就诞生了。

    1984年,山村里传出26名孩子的朗朗读书声,最小的学生4岁,最大的12岁,全部从一年级念起。吴国贵为孩子们开设了所有的课程,教他们唱《小草》、做广播体操、用铅笔描画心中的梦想。

    最大的挑战是交通。学校位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上,如果没有船,学生翻山越岭去上学,需要五六个小时。而当时,单程0.1元的船费对多数学生而言,也难以承受。

    可是,买一艘船得五六百元,对于一名当时每月只有15.5元工资的民办教师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吴国贵想到了父母为她添置嫁妆而留存的高大树木。她动员有威望的老人说服父母,砍倒大树,做了一条崭新的木船。

    17岁的吴国贵学会了摇桨,每天划着木船接送学生。湖面经常布满浓雾,划着划着又划回了原地,吴国贵便为每一个上船点的学生买了一个口哨,孩子们在湖边用力吹哨,用哨声确定方向。她还在船上预备了木板木条,并学会了游泳,以应对意外。

    村子实在太穷了,不少孩子吃不饱饭。在教学之余,吴国贵自己种菜、养兔,孩子们也帮着她。每天上午上完课,她便为孩子们煮饭,午餐也变得丰富起来。

    1990年,她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全县统考,她的学生在全乡获语文第二名,数学第一名。吴国贵的努力,乡亲们看在眼里。班里的学生由26人增加到53人,学校又开了一个班和一个幼儿园。如今,她第一批学生中的那个4岁孩子,已经成为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些年来,吴国贵划烂了4条船,累计划了 5000多里。

    现在,吴国贵再也不用划着木船接送孩子了。1996年,重庆青基会联系捐赠方捐款25.4万余元,在山外建起了“重庆市大足县希望小学”,不仅有学生宿舍,还有办公楼、实验室、会议室等。吴国贵也成了这所漂亮的新学校的一名老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