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青年农民拎起致富的菜篮子
主持人请所有学员起立,歌唱《走进新时代》。这首为改革开放而高歌的歌曲让台上台下的人都很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工作人员在台上分列两排领唱,刘光基快步从演讲台上拿来一个话筒,却出了故障,他索性舍弃了话筒站在最前面高声领唱:“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刘光基对于科技和解放的“旗帜”最有感触,他想要通过培养青年农民,开创一片中国蔬菜产业的美好未来。
从鸭子河到黄浦江
刘光基是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种都)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从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农民,他更希望别人把他看作一个科技型农民、一个钻研经营的农民。
刘光基来自四川德阳的农村,上世纪80年代从德阳广汉市种植大棚蔬菜起家。他创造性地把乡间的大棚搬进广汉城区,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与闯劲。他摸索着成立了生产经营蔬菜种子的专业公司,并在德阳的鸭子河畔办起了蔬菜研究所。几年后,他把公司搬到了成都高新区,去年扬帆起航挺进了黄浦江,将种都建在了浦东新区。
种都的园区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00亩,有1500平方米的展示厅、16个智能化温室、69个钢架大棚,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陆家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均20多分钟车程。
刘光基认为自己和种都有一项重要的事业,为了种都的发展,更为了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他要干点实事。一项5000万元的大手笔奠定了他梦想的基础——这笔钱,刘光基要用来培养一批青年农民成为蔬菜产业创业就业的骨干。
这个计划随后得到了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的大力支持。去年12月22日,在团中央9楼会议室举行了“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上海种都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在4年内培训1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农村青年。种都公司将通过技术培训、园区实践、种子馈赠、品牌支持、物质帮扶等形式,帮助学员创建加盟种都科技服务全国连锁店,使其成为蔬菜新优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户、蔬菜营销专业户、蔬菜制种专业户和蔬菜育种专业户,帮扶学员创业就业。全国各级团组织推荐有志于从事蔬菜产业并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农村青年参加项目培训,并做好指导、监督和跟踪工作,为学员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确保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学有所获、更好地就业创业。团上海市委也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项目的实施给予了支持。
“他比迈克尔·杰克逊更有魅力”
在第四期培训班的结业式上,台下坐着经基层团组织层层选拔推荐的青年农民学员。此前,已经有342名来自不同省区市的农村青年到种都接受培训。刘光基拿着一个小手抄本,足足说了45分钟,还不时要求学员们把这个抄下,把那个记牢,俨然一位教师。他说:“我希望你们都成功,为了你们的成功,我要你们记住以下十二点。”
这十二点从最实在的开始说起,他希望青年农民要有科技强农的意识,也要有现代社会的理念;他要求农民印制自己的名片,学会介绍自己的亮点;要有魄力在好地段建立示范基地,“用长远的眼光做当地的科技示范户”,等等。
“刘十二点”被学员们记在了培训手册的最后一页。这本培训手册中包括了培训期间的课程讲义与拓展内容,从“甜糯玉米栽培技术及新优品种”、“种子营销基础”到“国际蔬菜种业产业发展”等等,种都的工作人员为这些内部材料自豪不已。为有体系地培养懂技术、能钻研的青年农民,种都的农业专家特地编写了7本教材,总数超过370页,从栽培技术、营销手段到新优品种都写得非常详细。一名种都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都是我们自己编写的,很多内容很前沿,比外面的教科书说得更清楚。”
培训手册、食宿、师资全部免费,还附送价值300元的种子和返乡车票,这是种都给培训学员提供的优厚条件。种都希望能够从2009年到2012年,经团组织推荐,培养1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农村青年。
刘光基迅速地成为学员们的偶像和榜样。一名学员说:“他比迈克尔·杰克逊更具有传奇色彩,也更有魅力”——因为,他就像是他们想要的未来:有事业、有魄力、小有名望,能够带出一支优秀的种都团队。还有学员对记者说,他们佩服刘光基,因为他有思想懂技术,而且有钱了还在为农民做好事。
农民强了,中国就更强
结业式结束后,刘光基率领团队亲自为学员饯行。在种都的板房餐厅里,种都大棚里的番茄、农家口水鸭摆上了桌子,一箱箱的啤酒摆在墙角。刘光基率先起立,他手撑着腰,提高了嗓门儿,动情地说:“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明天就要回家乡了,不要忘记这里的情谊。今天的第一杯酒我先干了。”
响应刘光基的叫好声、杯子击桌声响得板房都震动了。一桌又一桌,每个人都干了这第一杯酒。这一批学员真正来自祖国最偏远的一些省份,新疆建设兵团的学员中,不少人都是连长;内蒙古的学员大多来自祖国北疆大漠的巴彦淖尔市;甘肃和青海的农户也来了。在他们之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12个省区市的学员们都曾经在这里,由种都的培训老师为他们饯行。
学员中的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来到上海,他们对外滩的万国建筑印象尤为深刻,对上海的现代化感慨不已。有一名学员问记者:“你说那个世博会是不是也是搞科技创新的?跟农业有关系吗?”在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他信誓旦旦地说,“要再过来看看才好”。
参加在大都市举办的农业培训,对学员们来说是头一遭。学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科学技术和优良种子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一些学员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就是标准化和基地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世界的菜篮子丰富起来,让我们农民的日子好过起来。这需要我们有积极创业的精神,我们回去要带动一批同乡致富,我们青年农民有责任把中国的农业做强。”
“种都不仅有种子,还有更宝贵的信心”
8天培训的最后一课,讲的是种子包衣,这是一种高效种子加工技术。讲课老师循循善诱:“顾名思义,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穿上一层衣服,在种子表面裹一层杀虫、杀菌、施肥的综合层,能避病虫害,还能靠营养剂发芽、出苗快……”培训教室里,大多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的青年农民在台下认真听讲,每当老师上台、下台,他们都会热烈地鼓掌。培训老师孙秀梅说:“他们特别纯朴,特别认真,讲课的时候我感觉到他们听得非常专注。”
来自内蒙古的张海霞今年31岁,她在家乡是种甜瓜华莱士的好手。来到上海接受培训后,她对种都培育的水果番茄和莴苣很有兴趣,她觉得这些种子的质量比较好,准备带回家去开试验田。如果长好了,就能大面积推广了。“我的梦想是也建一个跟种都差不多的示范园区,我想做比较好的农业品种,然后推广给其他农户,大家一起致富。”
与张海霞同样来自巴彦淖尔市的乌热娜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才一年,被当地团组织选派来参加培训。她比较缺少农村生活经历,种都的培训让她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基础性知识学不好很难做好技术推广。通过这次学习我补上了很多课,也请教了身边的很多大哥大姐。这次学好了新技术,我回去能够给大家做推广了。”
“种都不仅有种子,还有更宝贵的信心。”来自甘肃白银的陈锡全告诉记者,他是一个“80后”,他并不认同一些同龄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做法:“我就愿意留在农村,只要再学5年专业技术,再打拼5年,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陈锡全现在是当地高新示范园区的技术能手,他非常看好蔬菜产业的发展,这一次培训让陈锡全更有信心去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