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撞衫,才女撞书
网上的八卦帖子多得是,不少人擦亮了眼睛就等着检阅女明星们每一次在红地毯上的表现。谁穿了什么礼服,配了件什么首饰,这衣服以前谁还穿过,或者谁屡屡衣着山寨版大牌登场。这些,都逃不过好事者的眼睛。要是凑巧赶在同一场合撞衫了,看吧,第二天准上八卦杂志头条。
日常生活也是一样。你想啊,在办公室和某人穿得像双胞胎一样,或者被别人指指点点说,哎你这衣服好像那个谁也有一件,确实挺没面子的。两个人品位相似志趣相投,按说应该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可偏偏到了衣服这个问题上就变得异常敏感。
然而书却不一样。
有次在一个朋友家聚会,大家围着主人的书柜参观,很快就发起了一个有趣的讨论:这本书我也有。从《挪威的森林》到《万历十五年》,从《先锋戏剧档案》到《藏地牛皮书》,很多书几乎成了这个小圈子里人手一册的共同读物。这个发现让我们很兴奋,似乎每个人都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了别样的自己。难怪,之所以会成为朋友,正是因为我们的审美品位那么一致啊。
去年我去了趟柬埔寨,一路下来,全凭那本“Lonely Planet”指引着。跟着它走,跟着它吃,非常顺利且愉快。这书被背包客们简称为LP,并奉为圣经,其中的乐趣,是习惯了跟团游的人无法体会的。在柬埔寨的那些天,我无数次地看到手持各种版本LP的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每当这时候大家便会互相打量一番,然后相视一笑,或者简单攀谈几句——因为我们彼此心里很清楚,拿着LP去的,都是同道中人。
还有,在豆瓣网的阅读页面或者开心网的“读书组件”里,我们最关注的也是那些阅读趣味相似的人。我看过的书他/她也看过,这无疑会让我多了几分对此人的亲近感,无论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熟悉。看看人家写的书评,再发掘一下他/她还推荐了哪些书是自己没看过的,出于信任,一定要补充到书单里,寻来读一读。
原来,讨厌撞衫是因为我们想让自己看上去跟别人不一样,期待撞书则是为了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跟自己气味相投的同类。有点儿像寻宝游戏,而我们手中的地图就是那些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