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式诚信上位,酒桌社交长盛不衰
别说外国人搞不懂,就是置身于酒桌社交中的国民,也常常深感既被酒桌社交所累,又常常难置身于外,否则,要么与社会格格不入,沦为孤家寡人,进而工作推动起来自然十分艰难。酒桌社交风潮之下,形成了许多灰色关系哲学,比如“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馆酒醉,不是也对”。灰色哲学的背后,终其根本在于一个“求”字,即有求一方向被求一方以酒饭表达原则之外的感情忠诚。
平级如朋友亲人也有以酒饭盛情的,但真正对社会构成危害的则是不同等级为“求”而来的酒饭款待。如同下级对上级,项目争取方对审批方,乙方对甲方,政策公关者对把关者……一些从事业务的人深知,酒桌是沟通的理想渠道之一,许多业务正是在觥筹交错的杯光酒影中达成的。正因如此,敬酒者唯恐意不真情不切,宁愿以醉“殉忠”,唯此才可能达成请客吃饭拉拢感情的最终目的,这点很像武侠小说里大碗喝酒称兄道弟式的江湖式诚信,只是,在这种酒饭铰接的江湖式诚信链条的同时,原则业已沦为夯实个人感情的筹码。也不知道万科的王石,在深感不行贿被孤立被嘲笑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幕后交易达成于酒桌之上。
关于诚信,《小康》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宗教职业者、性工作者、军人和学生被选为本年度最讲诚信的五个群体(小康杂志8月16日)。这五个群体并非酒桌社交主流,虽然占据着社会的绝对多数,但缺乏足够支配社会资源的制度平台,加之本身工作特性抑或制度宗教等客观原因,导致他们被迫置身于江湖式诚信体系之外,反倒成全了他们诚信的清白名声。
《小康》杂志的调查还着重提到,“49%的人对政府、人际、公司三类的信用危机表示‘都非常担心’”。很显然,这才是社会关系中的核心部分,本来应努力构建社会显性关系规则的“三类”,其诚信却颇受质疑,这或许可以成为潜规则盛行的原因。
以社会发展眼光看,个人感情至上的江湖式诚信理当为文明社会所抛弃。社会诚信体系失守,同时意味着原则政策等潜规则失灵,江湖式诚信必然打着各种幌子趁虚而入,积极上位。实际上,被请吃者往往寄望于此种途径,表面上是考察对方忠诚度,实则也是判断自己打的那些小九九的安全系数。这也就是讲,所谓的江湖式诚信并非只是因为一时兴起,仅仅贪图那一杯杯玉琼良浆,一时的口感之快,往往更在于政策失守背后的利益勾结。引用一句老话: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酒桌社交将这种爱恨演绎得如此逼真,只是晕头晕脑之时,犹如那些醉驾司机,什么原则制度只怕早就甩到耳朵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