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

跑出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中国铁路60年建设发展成就辉煌
本报记者 周伟 实习生 王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8    [打印] [关闭]
    速度创造奇迹,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之最;建设改写历史,通车里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年底的8万公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首通火车;提速拉近时空,在旅行距离1000公里范围内实现“朝发夕归”,在旅行距离2000公里范围内实现“夕发朝至”;服务提升品质,站车设计适应旅客需求,运输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要,旅客乘火车的舒适度不断提高;发展改变生活,城市间广泛开行大密度、公交化、编组灵活的动车组列车,主要城市及城市群实现“同城效应”,使旅客基本可以随到随走。

    今天,所有对现代化交通方式向往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百姓的最生动体验。用4年左右的时间,中国铁路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京津城际铁路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成为展示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中国名片”。

    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初具规模

    1978年10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有人问他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的感受,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当时,国外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却只有43公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只有2.18万公里,其中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支线和铁路枢纽;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又相继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铁路干线,衡广、兰新等铁路复线,并完成了一大批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

    2004年年初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2008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实施后,铁路部门以建设客运专线、区际大能力通道、西部开发性新线为重点,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铁路建设。

    客运专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8月1日胜利通车。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在建规模已达1万多公里。到2012年,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以上海、郑州、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沈阳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半小时至1小时的交通圈,辐射我国70%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人口达7亿多。

    到2012年,我国铁路将新增1.3万公里区际干线,并建成1万公里复线,形成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网和煤运网络,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之间客货运输能力将成倍增长,并将形成1.7万公里的双层集装箱运输网络,满足高附加值货物快速运输的需要。

    多项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中国的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表达了引进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开展相关合作的意向。

    高原铁路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宏伟目标。2008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机车车辆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道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集中全国铁路市场,形成一个“拳头”,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内燃机车、大功率电力机车技术,并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机车车辆装备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动车组技术方面,在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技术上,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在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基础上,加快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高速检测车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在解决轨下基础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大断面桥梁隧道设计施工、大吨位桥梁研制应用、轨道系统产业化等难题上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成套技术,进入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

    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大秦铁路采用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及大功率机车、大吨位货车制造与使用技术,大量开行1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08年,“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

    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铁路先后进行了6次大面积提速,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货运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日均装车数和总换算周转量分别增长38.4%、61.1%、50.7%和59.4%。

    目前,占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是由铁路运输的,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从1949年到200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04亿人增长到14.6亿人,增长13倍;货物发送量由0.58亿吨增长到32.9亿吨,增长56倍;总换算周转量由184.6亿吨公里增长到25106.29亿吨公里,增长135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铁路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

    变革中求发展

    在加快建设发展的同时,铁路部门坚持有利于保持路网完整性、有利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3项原则,大力推进铁路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铁路管理体制实现创新。2005年3月,成功实施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撤销了铁路分局,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存续50多年的管理重叠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率,释放了运输生产力。

    运输生产力布局实现重大变革。运输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减幅58%,扩大了站段管理跨度,运力资源配置全面优化,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铁道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开展合资建路的战略合作。2003~2008年,全路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76家,吸引了地方政府、战略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改变了铁路建设仅靠中央政府投资的局面。大秦铁路公司成功上市,广深铁路公司首发A股成功,不仅搭建了铁路市场融资的平台,而且探索和积累了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宝贵经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