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9日
星期

二等公民拼出一流成就

本报记者 王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9    [打印] [关闭]
    在维也纳,一对新婚夫妇正依依道别。妻子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是当地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她望着丈夫卡尔·费迪南德·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渐渐远去。

    时间是1921年夏天,这对获得博士学位不久的夫妇,原打算好好做自己的科学研究,而现实难遂人愿。一战后的奥地利百业凋敝,对科里夫妇来说,糊口都是大问题。而格蒂本身的犹太背景,几乎让她沦为这个国家的二等公民,作为格蒂的丈夫,卡尔的事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两人商量后,卡尔决定辞去大学医药系的工作,到美国寻找机会。

    纽约的国家恶性疾病研究所,热情拥抱了这个前来谋职的年轻人,夫妻团聚看来并不遥远。可是,一年多以后,他的妻子格蒂到来时,却并不怎么受欢迎。大学时,格蒂曾与卡尔一起做实验,一起发表论文,一切看起来是那样平等。而现在,作为一个女性,格蒂又成了一个“二等公民”,她只能去研究所病理部干一些杂活儿,不仅职位比丈夫低很多,而且有时连薪酬都没有。

    尽管如此,生性泼辣、性格开朗的格蒂没有丝毫抱怨。她一丝不苟地为粪便试样染色,尽职尽责地作好男科学家的助手。在工作之余,她则挤出时间做自己的研究。她的论文很快就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关注,而她本人依旧受到轻视。

    1928年,夫妇两人取得美国国籍,卡尔的科学成就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在这些成就中,有50多篇论文是夫妻两人共同发表的。多所大学给卡尔开出了优厚条件,对格蒂却另眼相看。甚至有一所大学明确要求卡尔“不能长期和夫人在一起工作”。这遭到卡尔的拒绝。

    有人就此指责格蒂,认为是她影响了丈夫的美好前程。格蒂在煎熬中度过了三年的艰难时光后,转机在1931年出现,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聘请卡尔为药理学教授,并同意他与妻子一起工作。但是,他们只给格蒂一份“象征性的薪水”。

    即便如此,格蒂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知道,自己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圣路易斯的生物实验室里,她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现了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这也就此彻底撕掉了她身上那个无形的“二等公民”标签。

    1947年,格蒂被评为教授,这比丈夫整整晚了16年。也是在这一年,斯德哥尔摩宣布,因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科里夫妇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获奖的消息传出,同行大多认为是人心所向。“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觉得意外。”《时代》周刊记录道。

    这个当初在美国饱受歧视的人,如今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也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三位女性获得者,前两位都来自居里家族,分别是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儿。

    “所有事情都是从这座楼里开始的。”载誉归来后,格蒂站在实验室的楼前说道。这个心直口快的诺奖获奖者,并非在表达谢意,与人们预料的相反,这个曾经的“二等公民”表达了对美国研究机构的不满。

    然而,上天并没有给这个勤奋的女人太多时间,去享受获奖带来的喜悦。正是在获奖的这一年,在与丈夫一起攀登洛基山时,格蒂晕倒了。经诊断,由于研究工作中接触了过量的X射线,她患了骨髓硬化症。

    接下来的岁月里,格蒂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尽管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但她仍旧坚持工作。她把行军床放在实验室里,以便随时指导助手做实验。每当感到过分劳累时,卡尔都会为她检查血红素水平,并为她输血。

    这种感人的场面最终只持续了10年。在发表了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后,61岁的格蒂在 1957年10月辞世。

    “在一个研究者的生活中,最难忘的是那些经过长年累月的辛勤工作才会到来的时刻。”葬礼上,她的录音在众人的哀思中缓缓响起。只是,这个拼命工作了一生的女人也明白,她所享受的那种最难忘时刻“非常少有”。

    但正是这些少有的时刻,足以改变历史的面目。2005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该月为妇女历史月。“我们颂扬为妇女冲破障碍的人们。”在总统公告里,美国总统列出了一串名字,第三个提到的是格蒂·特蕾莎·科里,因为她“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的研究极大推动了对糖尿病的治疗”。

    在格蒂的研究中,她和丈夫共同发现了糖类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化合物“葡萄糖-1-磷酸”。这种化合物的提炼成功,使现代的激素类药物获得了长足进展。但药物审定委员会嫌药名太长,要求重新取名。卡尔将其取为“格蒂酯”,格蒂则又为化合物取名“科里酯”。

    这一次,世人总算尊重了格蒂的意愿,将这种化合物称为“科里酯”。只是,在记住化合物名字的同时,人们把一个叫格蒂的女人,以及这个“二等公民”曾经历的屈辱和痛苦,一并从记忆中抹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