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

《城市蓝皮书》质疑土地储备制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0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记者董伟)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土地储备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缺陷,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其中,土地收购价格机制因此而变得混乱,不仅给市场造成困扰,也给政府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这是近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城市蓝皮书”中表达的观点。

    土地储备是指政府依法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收购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与储备,以供应或者调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1996年,上海市成立土地发展中心,是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五年后,国务院发文在全国试点推行。在发展中,土地储备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和两者结合这样三种模式。

    蓝皮书指出,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中,土地储备机构的双重职能难以协调,使国有土地资产运营很难健康发展。

    政府职能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企业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蓝皮书认为,土地储备机构身兼双重角色,难以同时满足取向不同的双重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部门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很多土地储备机构热衷于收购增值潜力大的城市存量土地,土地供应也以追求增值为目的,忽视城市规划的限制和对市场的调控作用。”这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统计数字显示,各类银行贷款一般占土地储备机构运营资金的70%~90%,个别地方甚至接近100%。“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鉴于此,蓝皮书建议,政府宜先理顺土地储备制度主体的角色和定位,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同时让此机制暴露在高度透明的监督体系下,从而尽可能减少土地收购、销售等环节的异化。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