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
星期

妖魔化学生干部让我很受伤

路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1    [打印] [关闭]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大学生社团版“官场现形记”》一文,列举中国高校社团组织中之各种怪现状,笔锋直指学生干部。同时,网上还流传着《学生干部七宗罪》,将学生干部打成“不学无术、溜须拍马、居心不良、自以为是、假公济私、心理阴暗、阳奉阴违”之徒。笔者曾经是某高校大型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也知道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遍现象,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有妖魔化学生干部之嫌,在此忍不住想替学生干部向报端进一言。

    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了学生干部光彩照人的一面,但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苦衷”呢?

    我们会偶尔逃课,但那实在是迫不得已,我们也不想逃课啊,谁不想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可是紧急工作任务一下来,上课时候电话铃响个不停,我们自己也是又尴尬又恼火。关机可以吗?不可以。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地与同学相处,因为我们的任何一句不小心的冒犯和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不敢太高调,否则会被指责骄傲;我们不能太低调,否则会被指责“清高”。

    对学习成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不能跑到教室指导我们复习,不能跑到教务处帮我们提高成绩。深夜,当其他同学在睡觉、上网、看小说的时候,我们才从社团办公室返回寝室,还要打开书本通宵补功课。

    我们像夹心饼干一样夹在同学和老师之间,如履薄冰。我们常会因工作中的疏漏被老师批评,还要受到同学的指责。我们常被高负荷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还要团结同学完成任务。我们要向同学们解释学校政策,又要向上反映同学们的情绪意见……怎一个“苦”字了得!

    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在于兴趣和平台,而非“官僚体制”。社团不像政府机关或企业,可以通过行政权力、科层体制来执行任务。社团完全开放,同学们参加社团更多是出于兴趣,而能做到社团领导人的同学,往往有一技之长。他们大多需要靠个人魅力团结人,而非用行政手段压迫人。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自我,我不爽你一走了之就是啦,用不着忍耐。

    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会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往往不是班级同学,而是一起在社团里“摸爬滚打”形成了战斗情谊的“战友”。多年之后他们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笔者在这里“现身说法”。由于笔者所在的学生报社,熬夜是家常便饭,于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部员熬夜,男部长要一一送回宿舍;我的“上司”会在我熬夜的时候给我买夜宵,我做“部长”也同样会给熬夜的“部员”们买夜宵;期末各部门会有自己的聚会,而这些几乎都是我们自己掏腰包。

    用“功利化”来指责社团领导人,也显然站不住脚。“学生干部”本质上也是学生,而且要比一般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承担着学校、学院、团委的工作任务,却不能像行政干部那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到保研、奖学金评定时,往往又是学分绩、“群众评议”说话,这些评价指标与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我认为那些批评我们的文字虽然偏激,但所述现象确实值得思考。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由学生自己决定,“群众基础”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显得无关紧要。某校一学院学生会换届时,指导老师让学生会常委们拟定新一届常委名单,然而当名单出来后,指导老师指出这个名单不好,随后拿出自己拟定的名单交给常委,让常委“再考虑考虑”。这直接导致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因此,要想改变校园的“官场现形记”,请先从培养校园民主开始。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