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
淮安欲将 700多名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建设和谐新农村不能没有体育

本报记者 郭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2    [打印] [关闭]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嵇陆村55岁的村民刘凤英告诉记者,自己在两个月前还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现在每天都要参加体育锻炼。刘凤英健身观念的转变,得益于嵇陆村的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接受培训后,已经成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让大学生村官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把带领村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当成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市体育局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做法。

    从今年5月开始,江苏省淮安市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和体育局联合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该工程的目标是将全市700多名大学生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合格的全民健身指导员,并通过他们在各村和居委会建立全民健身网络和各种运动队。这项培训工程也被细化为“六个一工程”:成立一批农民体育俱乐部;召开一届村综合性运动会;编印一本《农村体育实用手册》;组织一次村干部全民健身展示运动会;普及一套农民健身操;举办一次巡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重要决策,而中央组织部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干部以及江苏省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计划,则让淮安市找到了农村体育迅速发展的最好契机。

    “我们村有7名大学生干部,6月底一起商量组织了一次村民健身日活动,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的五里镇刘洼村干部张晓菲说,“我们马上就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宣传全民健身,并且提议筹备一个农民健身俱乐部。”

    7月10日,刘洼村成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农民体育健身俱乐部,村民举手表决通过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强烈要求增加踢毽子、棋牌等项目。大学生村官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效果如此之好,也让当地体育部门感到非常满意。

    “农村体育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场地,二是组织。场地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有器材就行。我们在2007年就做到每个行政村都修建一个水泥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子。但是组织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就不容易了。”淮安市体育局局长鲍其美说,“现在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一天天走向富裕,但是他们缺少健康的生活理念,缺少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缺少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更缺少专门的体育组织和专门的人员指导。要想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农村更需要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我们就想到让大学生村干部接受培训,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份组织村民们进行体育锻炼。”

    “我们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义务的,没有什么补助,我们的正职还是村里的各项工作。”保滩镇喻集村大学生村官李亮亮说,“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体育局参加培训,学习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也相互交流经验,看看怎么组织体育比赛更适合村民的需要。”

    在李亮亮看来,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个身份有时候比村官更容易和村民打交道,“比如说推广新的科学种田方法,有的村民很不愿意接受,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最管用,怎么说都不配合。但是通过组织健身比赛我们就能很好地沟通,互相了解,村民也愿意在种田时试试我们的方法。”

    “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让大学生和农民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体育是大学生深入农村工作的一个绝佳切入点。”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由于观念不同,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工作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让大学生村干部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农村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健身知识的传播者,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江苏淮安·体育与农村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说,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薄弱,一方面和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相关部门没有专门人手组织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

    “我认为淮安市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只要有人组织,农村体育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李成贵说。

    朱码镇孙徐村大学生干部尹静静告诉记者,该村2000余名村民以前很少有体育健身活动,但是现在几乎人人都在参与体育锻炼,上至60岁老人下至7岁的孩子,“刚开始教农民健身操的时候,村民还不好意思学,最初只有几个人跟着做,几天以后就有10几个人,再过几天就有几十个人,后来很多人都提前到球场上等着我们放音乐。所以只要有人启发,村民的健身意识很快就能表现出来。”

    “建设和谐新农村不能没有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易剑东说,“如果能在农村开启全民健身的新模式,对于整个国家的体育战略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报淮安8月2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