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战略互信 牢固民意基础
马振岗表示,目前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妨碍和干扰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消极因素也依然存在。中美关系30年间有起伏,中美之间经常有不愉快的经历。因此,中美两国应不断加强战略互信,牢固双方的民意基础。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相异,价值和道德观念也有差别。中美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任务和现实挑战也不完全一致,考虑的问题和处理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确定治理体系、体制和发展道路,完全是自然和正常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性,美国自身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和区别。但美国有些人、有些势力仍然死抱着霸权主义的思想和立场,坚持以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划线,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和谐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些事情年复一年从未中断,中美关系也屡次受到冲击。
所以,马振岗强调,在考虑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时,不能不对消极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并提高警惕,加以防范。
首先,应该不断加强中美战略互信的程度,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应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断满足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中国早向世界宣布永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发达了也不称霸,无论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世界人民的利益考虑,中国都不会挑战美国,更不会主动与美对抗或以美为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美国的威胁。
但问题在于美国方面。美国有些人长期对中国怀有敌对心态,长期把中国圈为敌人,对中国的发展充满疑虑、忧心忡忡,散布中国威胁论。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美国有两种错误的思想在作怪。一是冷战思维,认为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必然是美国的敌人;二是霸权思想,即认为中国强大后,必然要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如果不根本改变这种观念,中美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的战略互信。
第二,中美关系对两国发展、对世界和平都有长远价值。我们不仅应看到目前加强合作的必要性,更应着眼于两国关系长期性的健康发展,不能在处于困难时期强调同舟共济,度过困难后过河拆桥,继续我行我素。今年3月,中美最高领导人确立了两国关系积极、合作、全面的定位,这意义重大,但这不是权宜之计,应该放眼于长期的全面的战略合作。
1989年10月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曾对中美关系提出如下原则:考虑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着眼于长远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这个原则,即使放在今天,对中美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中国在实现本国利益的同时,是非常认真地考虑美国的正当利益的,从不把中国利益凌驾于美国利益之上,而且积极寻求两国利益的最佳会合点。我们也希望美方能认真对待中方的利益关切,特别是在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领域上,在涉台、涉藏以及反对东突势力问题上,在直接关系到中国主权、领土安全和完整的问题上。在这些方面,中国人民的态度和立场是坚定的,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就会作出强烈反应。
第四,中美两国处于全球化、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的世界之中,中美关系难以超越国际社会而独立存在,必然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发生关联和互动。中美关系不是针对任何第三方的,但同时,中国和美国在发展各自的对外关系中,也不应该联合第三方共同对付或损害对方。
第五,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有所改善,只有不断加强和牢固双方的民意基础,中美关系才能不断发展。现在,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加强合作,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曾任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等职的马振岗表示,中美务实合作的关系迄今已得到加强,双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数字和事实表明,中美经贸关系的互补性越来越强,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中美双方都应该对这个局面倍加珍惜。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