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

把碧水蓝天种在群众心中

——河南省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李丽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3    [打印] [关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277公里。其中,河南段731公里,是境内渠道最长、占地最多、移民最多、投资最大、受水量最大的省份,因此有“中线工程看河南”之说。

    作为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河南省焦作市要在城区修通8.82公里长的总干渠,要在8个多月内迁移人口29529人、拆迁房屋191.55万平方米,更被视为中线工程的“重中之重”。

    面对考验,焦作市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从今年2月开始启动征迁工作到7月上旬,不到半年时间,移民征迁实现了“三个100%”,即:总干渠城区段1111.06亩的农用地移交完成100%;236.6亩道路占地移交完成100%;第一批706户居民征迁完成100%。征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焦作市解决征迁难题的法宝是什么?答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将一泓清水送往北京的同时,将一片碧水蓝天种在群众心中。

    90项拆迁细则让群众安心

    今年年初,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部署和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整体规划,河南决定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焦作要在2009年9月底以前,完成城区段总干渠工程用地征迁,全面开工。

    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介绍,他们在不突破南水北调总干渠补偿安置政策的前提下,对征迁群众的补偿安置标准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严。目前已经建立起九方面征迁利民政策体系,就补偿、安置、就业、就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90项关系安置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给出明晰的“说法”。

    解决好安置群众的居住问题。为安置群众每人解决25平方米的生活用地。在规定的面积内,群众每拆一平方米旧房,就能买一平方米新房。安置小区的征地费、地下管网基础设施费全部由政府负责。市政府还减免建设规费,列出专项资金解决安置小区内小学、幼儿园、村委会等配套建设。

    解决好安置群众的就业与保障的问题。按征迁总人口的75%、每人20平方米安排生产用地,保证群众征迁后有固定收入。凡法定劳动年龄内未就业的居民,享受小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和免费职业介绍。市财政拿出近5000万元,作为被征地群众的养老保障基金。

    解决好安置群众子女入学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法律援助问题……

    刚性政策亲情操作

    焦作市山阳区区委书记牛炎平从征迁工作一开始,就经常趁清晨或傍晚和四大班子的领导一道来到田间地头,具体解答群众心头的疑问。他说:“有些群众白天出门干活不在家,有些群众有活思想,必须把工作做细!”

    征迁工作涉及山阳区两个街道办事处、8个村、5家企事业单位,2900多户家庭,10024名群众。6月30日之前,工程、道路交地工作已经完成,共交付永久性用地和临时用地2500亩。主河道的拆迁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

    据介绍,焦作市在拆迁工作中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并抽调2000多名党员干部分户包干。做到政策不完善不拆,宣传不到位不拆,安置不妥当不拆,当事人思想不通不拆,矛盾隐患不排除不拆。

    由于实现了刚性政策,亲情操作,一些原本对拆迁工作抵触的群众,变成了拆迁工作的支持者。

    党群齐心铸就和谐稳定大局

    清晨,天空飘着零星细雨,解放区王褚街道新店村王洪生和李寸英夫妇正在整理家当,要离开生活了15年的家。

    1994年,他们拿出多年积蓄盖了座53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一楼开了8间门面房,每年租金有两万多元;二楼开发成了服装厂,每年收入10万余元。

    “房子没了可以再盖,服装厂没了可以再建,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只有一次。”王洪生慢慢关上了老宅子的红色大门,他对李寸英说,通水那天,一定要领着孙子来。

    几个月来,焦作的安置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依依告别昔日的家园;28家企事业单位识大体、顾大局,舍弃自身利益。

    拆迁群众与城市共生共荣

    在拆迁中,不少被征迁企业以变应变,“借势”扩张,再上水平。焦作市赫赫有名的“牛司令”李燕飞的绿安奶牛繁育基地搬迁后,新址面积扩大到100亩,是原来的10倍。

    “这一下,我们就可以拉长养殖链条、多条腿走路了!”

    如今,在焦作市的黄金地段,第一批37栋安置房已经拔地而起,到9月中旬就可入住;在建安置房35栋,预计9月底前竣工。

    一条大河横穿焦作,将为焦作市带来50万平方米的水面,增加18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对城市面貌提升、文化资源开发、生产要素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提升推动作用。

    据新华社郑州8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