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

保护区里毁林种茶 职能部门为何不敢管

新华社记者 周芙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3    [打印] [关闭]
    记者近日在贵州省都匀市调研,听一些干部议论其境内的螺丝壳自然保护区存在毁林造茶现象。当地林业和环保部门都曾反对政府在螺丝壳招商引资种茶,却迫于高压而无可奈何。而今,茶叶种满了山坡,毁林造茶仍在继续。

    记者采访时,有关部门的态度印证了这一说法,但问到关键处,对方就语焉不详,似有难言之隐。林业局承认保护区内有毁林造茶现象,但目前毁林种茶到底涉及多少面积,他们“没有时间”调查统计,称“现在中心工作是抓‘林改’,其他的工作能拖就拖”。环保局则以有事为借口,不愿接受采访。

    都匀是名茶“都匀毛尖”原产地。都匀市茶叶办的材料显示,近两年来,都匀市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市主导产业,每年计划完成2万亩以上的新茶园扩张。为确保任务完成,市委与各乡镇书记签订责任状,实行书记问责制。

    很显然,当地林业和环保部门是迫于当地党委政府压力,想管不敢管,该管却难管住。忠实履行了职责,就违背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意愿,与党委政府背道而驰。与“一把手工程”唱反调、有杂音,会是什么结果,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猫不抓老鼠”,就是失职。作为职能部门,忠实履行职责显然比保头上的“乌纱帽”重要。近日,湖南浏阳市当地环保局长因部分村民镉中毒事件停职,就说明如果职能部门不作为,将是首要被问责的对象。

    大力发展茶叶是好事,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实现农民增收,但再好的产业,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当政府行为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甚至是背道而驰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拿出“魏征直谏”的勇气,忠实履行国家和人民群众赋予的职责。各级党委更要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这是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环境安全的根本保障。

    新华社贵阳8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