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把爱传递下去
在青基会办公室里,刘静一直忙个不停。今年29岁的她,已是青基会的“骨干”,负责宣传和学生自助工作。谈到与希望工程的结缘,刘静回忆起自己的童年:6岁时,父亲突患疾病,家中欠下上万元的债务;7岁时,母亲因病过世,全家只能靠年幼的哥哥、姐姐干农活儿维持生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病情恶化,刘静不得不辍学回家。
12岁那年,希望工程让刘静重见希望。“一天,校长和几位陌生的大人找到我。那一刻,我和希望工程结缘了。”刘静回忆说。
在此后的岁月里,希望工程与刘静如影相随,刘静也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着那些关心资助她的叔叔阿姨们。2000年,刘静考上了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12月,刘静获得“国际大学生特别奖学金”,成为该学院唯一的获奖者。
2003年毕业前,刘静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到处找工作,而是选择到黑龙江省青基会做一名希望工程志愿者。“我是在希望工程的关爱下长大的,要是能在这里工作该多好。”刘静说,“没想到我真留了下来。”
工作之初,刘静经常思考:“在接受希望工程救助时,那份来自社会的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但是一对一的救助,受益的人太少,怎么才能扩大被救助对象的范围?”
想来想去,刘静有了主意。遵循希望工程“救助——发展”的模式,她设计出“希望工程星光行动”。该行动以“自助为本、受助为励、助人为乐”为理念,以希望工程受助大学生为实施主体,以农民工子女为主要帮助对象,通过义务开展第二课堂、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长环境。此举受到多所高校的好评和欢迎,先后有852人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2558人次的农民工子女直接受益。
传递爱心,温暖他人,实现爱的传递和循环,正是刘静对希望工程理念和价值的深刻诠释。“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大手牵小手’,不仅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还能传递知识和爱心。”刘静说。
“我现在非常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谈到未来,刘静有了新的打算,“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太一样,我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帮助他们。我们的目标是让贫困学生有学上,让受助大学生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