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速录业有“高端”需求
而这份工作的“敲门砖”,正是他苦练了几个月的速录技术。毕业以后,由于几个月下来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决定找个专业的地方练习速录,考个证书。没想到,断断续续学了7个月,当打字速度从每分钟100字提到200字的时候,工作机会找上门来了。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要招聘一个“速录速度在180/分以上、大专学历以上”的职员。当时学速录的大都是初高中生和职高生,大专生都很少,所以本科学历的他理所当然地成了上佳人选。
速录业从1994年在国内出现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5个年头,但这个行业并不为多数人所熟知。
速录作为一门课程,几年以前就开始进入大专院校。今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河北软件职业学院率先开设了计算机速录和文秘速录专业,速录第一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进入大专院校进行招生。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争议一片。对于速录有没有必要作为大学的专业存在,有教育学家表达了否定态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表示,像速录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是一种熟练工种,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完成,或者在大学其他专业中设立一个速录的技能培养,没必要单独设立专业。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实际上,这门专业正是在他的主张下,河北软件职业学院和北京速记协会才一起开设的,采用“校会合作”的办学思路——北京速记协会为学校提供信息、技术和就业支持。唐可为说,目前速记员的培训周期在半年左右。但是,这么短的培训时间很难达到目的。在学校里,课时不足是速录课面临的一大问题。相反,如果设置专门的专业,“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学速录,然后再上公共课,这样他们就可以用速录做课堂笔记了,这样既延长了课时,又锻炼了他们的速录技术,一举两得。”
在唐可为看来,设立速录专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供不应求的速录市场提供更多高水平的速录师。
据北京市速记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纯粹的速记服务公司速录师目前有1万多人的缺口,全国则为3万~5万人。
“找一个好的速录师难度很大。”唐可为说,“我们公司在招聘时基本上只看他们的速度,不敢在专业、学历和经验上做苛求。”学速录的大学生往往还没毕业,用人单位就跑到学校要人。“因为招不到优秀的速录师,大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曾经亲自跑到当地的大专院校开动员会。”他说。
随着速录行业发展,它已经出现了分层。有些会议对速录要求不高,可以先录音,回去再整理,但也有一些规格高、专业性强的场合,不但对速录师的速度、准确性有要求,还迫切需要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像一些高规格的政府会议、有外宾参加的重要会议,以及学术性很强的会议,速录师不但要‘话音落,文稿出’,而且要求能快速反应其中的专业术语和英文,这样的要求是低学历的普通学员很难达到的。”唐可为说。
“速录本该是象牙塔职业。”这句话唐可为重复了好几遍。在学历问题上,他遭遇了不少尴尬,有些用人单位跟他要专业对口的本科生,但他翻遍手头的人也找不出来。
在我国,速录仍然更多地在大专院校甚至初高中学历的“低端”层次上徘徊。2008年,据北京市速记协会的一次调查发现,速录行业中,大专生和中专生的比重最高,分别占51.71%和37.5%,本科学历只有3073人,占9.27%。
速记公司一般都是底薪加提成,高级速录师的薪酬水平一般在5000元/月左右,工作饱满的情况下可以更高一些。速录自由职业者薪酬就更高,可达到万元左右。唐可为给速录师算了一笔账,在他们公司,速录师出动一次的底价是400元/小时,做半天的话能拿到800元,这样,一个速录师一个月只跑10场会,月收入就能拿到1万元。
“社会上对速录专业还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唐可为说,由于我国的速录行业没有进入象牙塔,而是“贴地”发展,很多人简单地把速录和打字员等同起来,划入低端行业。
“如果速录和‘低学历’、‘低端职业’挂起钩来,必然会对它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唐可为对速录业的发展表示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