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

楼市股市为何总有惊人之语

本报记者 李松涛 实习生 董朝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4    [打印] [关闭]
    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到来自社会舆论的强力挑战。这种现象,在楼市、股市的评论中尤为突出。很多人觉得,在经济转型期,一部分原本该起到帮助政府决策、引导民众认清乱象的学者或专业人士,却常常可能误导了民众。

    专家们的惊人之语

    “关于楼市的声音太多了,不仅学者的声音多,就连开发商都摆出一副学者的姿态。”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的程先生向记者抱怨说,市场上声音嘈杂,真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程先生4年前大学毕业,从业金融领域,所以一开始工作就想着能把有限的工资拿去做些投资。能选择的投资范围并不广,股市和楼市是最主要的两个渠道。于是,收集信息成了程先生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

    “几年前,一位专家很火,媒体上经常发表他的言论。他当时最著名的言论是说,楼市要跌,而且北京、上海会大跌。”程先生说,那个时候房价正处于猛涨势头,开发商们也众口一词说楼市要大涨,但他还是更愿意相信学者的分析。

    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也有一些学者说楼市会涨而不会跌,而且当时北京的房价已经涨了很多,从感情上,房价还要涨的说法对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很难接受。

    程先生暂时搁置了对楼市的投资,他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买了基金,“因为本钱不多,买股票比较困难,加上有专家说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就想不断投资,长期持有。”股市并不相信专家,2005年6月6日,沪指曾一度跌破千点,股市一片低迷,买了基金的程先生心里打起了鼓。

    那是市场下跌时的景象。涨的时候,专家也有不负责任的说法,在2007年股市最高点的疯狂时刻,依然有众多专家声称中国股市还要涨,已经从基金上赚了钱的程先生头脑一热,再次增加投入,结果被套至今。

    楼市这边,很多专家关于楼市要大跌的预言也不是很靠谱。2006年、2007年、2008年,北京的房价一年高于一年。今年年初,程先生在东四环一处新开的楼盘买了房,价格相比2005年已经翻了一番,随后的几个月,他发现自己买的房子还在涨。

    “现在想想,经济走势其实是非常难预测的,只听信专家的预测,没有自己的判断,真是不明智。”程先生说。

    回顾一下这几年专家的诸多著名预测,会发现很多说法实际上与后来的现实并不相符。

    2003年,清华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称,中国楼市马上就要雪崩,“如果房产不崩盘,我就去就跳楼”。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一位研究员表示,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同年,时任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最长不会超过一年。

    2005年,一位专家发表博文《“房地产新政”会走向哪里》。文中说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房价曾大涨过,大跌也是必然。像上海,房价应该下跌50%,北京房价也应该下降30%。”

    今年3月底,北京社科院发布四本蓝皮书,认为北京房价将在明年真正下降。话音未落,不到一个月,中国社科院又发布蓝皮书称,今年下半年楼市有望回暖。

    被业内称为专家的开发商任志强一直坚持房价要涨的观点,即使在如今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时刻,他也坚持“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什么问题,没有泡沫”。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而因为预测房价打赌的轰动事件则是在2008年。

    2008年7月,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徐滇庆发出挑战,要就深圳当年下半年房价涨跌与其订立赌约。他表示,那些被徐滇庆的言论误导而做出错误的购房或者售房决定而遭受损失的深圳市民,有权起诉徐滇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事情源于2007年徐滇庆与网络财经评论员牛刀的一场莫名奇妙的赌约,赌的就是2007年7月11日~2008年7月11日深圳房价的涨跌。结果是,徐滇庆落败。

    “我根本就没有打那个赌。”时隔一年之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徐滇庆否认这样一个轰动全国的赌约。

    徐滇庆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是讲深圳要产业转移,在粤港澳一体化的推动下,深圳的房价会涨,而且当时并没有预料到后来发生的金融危机。而自己的这些言论被某些人利用、炒作,变成了徐滇庆力挺房价上涨。

    “我为什么要力挺房价上涨?”徐滇庆表示,自己是基于经济学研究分析得出深圳房价要涨的结论,但并不赞成涨房价,因为房价太高会削弱城市、国家的竞争力。

    在徐滇庆看来,现在是个开放的时代,言论自由,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者、专家研究角度不同、意见不同,原本无可厚非,房价、股价的起起伏伏究竟谁能言中?但是,对那些渴望通过专家指引进行消费、投资的普通人来说,就不同了。这么多惊人的言论,究竟该听谁的?

    专家面前如何“听话”

    正如楼市的专家学者声音强悍、层出不穷一样,在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我们的学者同样大胆笃定地发表高见。

    金融危机袭来,我们的专家学者就着急地开始预言经济走势,“V”型、“U”型、“W”、先“U”后“V”、“UV”结合等说法让人眼花缭乱。

    今年上半年股市回到3000点的时候,经济学家和证券分析师开始预测股市会不会产生泡沫。

    华生用“结构性调整”比较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易宪容则言辞十分肯定地说一定会有泡沫,再不调整就会崩溃。

    电视台的股市节目中,一些证券分析师每天都在为公众推荐股票,最后加上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自己免责。

    现在股市、楼市双双火爆,新“地王”不断涌现,专家们又开始预言是否会产生地产泡沫。和房产专家沾边的专家都会出来“唱唱”,言论一个都不少。

    有人说要预防通货膨胀,也会有人说是短期通缩还会继续;有人说股市即将出现牛市,就一定有人说要产生泡沫;有人说房价上涨,就必然有人说房价下跌。

    尽管自己的言论也经常被网友批判,但在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看来,很多预测房价的所谓专家根本不具备房产领域的研究资格,也没有多深入的研究,只是看表面现象。还有些来自金融中介的分析师,“标榜权威专家,其实是为了经济利益”。

    网络上的著名评论家牛刀在搜狐博客上的简介是“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房地产言论颇丰,但是有学者却认为其研究房产的资质存在问题。“有些人就是觉得房产热就跨领域地预测,得出的结论没有严格的理论支撑。”

    “在房地产界、经济学界有大量不负责的言论,有相当多浮躁的言论表现,这是我国现在发展阶段决定必然出现的问题。”担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的徐滇庆说,现在经济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不具备资格的专家乱讲话,这种现象很多,也很普遍。

    徐滇庆觉得,学者两个字很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什么都不是也说自己是学者,也没有什么部门规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是学者。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学者?

    2005年,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对中国的经济学界表达过不满。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

    在丁学良看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丁学良的言论一时掀起轩然大波。

    有分析认为,并非所有人的言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但在冠以某某专家、某某大学教授、某某学者的身份之后,这些人的言论就有了影响他人的可能。如果这些专家、学者言论的背后有着见不得光的推手,其公开的言论对百姓是福是祸就显得难以琢磨了。

    专家的位置在哪儿

    曾经也有人批评说,对比西方的专业人士,我国的很多学者、专家更喜欢在公共场合频繁曝光。

    在普通人眼中,如今的学术圈已经不再纯洁、踏实,取而代之的是浮躁情绪和经济利益追求,很多学者并没有经过扎实严谨的调查研究就发表言论,而且语不惊人死不休。

    董藩为记者总结了造成房地产圈混乱浮躁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房产市场极端复杂,不仅仅需要经济学知识,还要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学、人口学、建筑规划、行政学等多学科领域有所了解,是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一些学者觉得房产热门,所以稍微挨点边的,就敢跨领域预测楼市走向。

    第二个原因为了讨好舆论。这是个普遍现象,人们盼望房价跌的时候就预测说要跌,倾向盼涨的时候又鼓吹涨。

    “动机不纯是第三个原因。”董藩说,有些人频繁亮相,发表惊人之语就是为了成名,为了影响力。

    “即使是在这个领域潜心研究的学者专家,因为受到研究水平和阶段的限制也很难研究透彻,对房产的预测也未必就准确,但是这种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总比出来乱讲要好得多。”董藩说。

    在房地产领域,董藩曾因反对公开房屋成本而被众人批判,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果踩“跷跷板”,仅仅站在老百姓一边,或者政府一边,抑或市场一边,都是不完全科学的,有时甚至可能添乱。

    “真正的学者应该站在一个‘球体’上,他可能倒向任何一个方向,但又不能倒向任何一个方向——他既要考虑老百姓的要求,又要考虑政府的能力,还要考虑市场运行的规律;他既要考虑当前的工作需要,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站到了这个‘球体’上,但我一直希望自己站在‘球体’上,因为这是我心目中最科学的立足点。”

    与董藩一样,徐滇庆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尽管这样可能会被人骂。“说我鼓吹房价上涨,说我勾结开发商,谁爱说就说去吧。”

    面对当前经济领域太多专家不负责任的言论,徐滇庆表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风浮躁,不好好研究不好好思考,把严肃的学术问题娱乐化。

    “我很高兴,我写的《房价与泡沫经济》已经是第11次印刷了。那些炒作的人,有几个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徐滇庆说,自己现在根本不看网上的东西,而是多写书,多介绍理论,普通人要加强对经济学的学习,不要轻信别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