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
世界的世博

在“油立方”体验石油的珍贵、奇妙与创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5    [打印] [关闭]

    上海世博会石油馆效果图。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8月24日电(记者吴宇)中国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掀起大庆“石油会战”。仿佛是一个巧合,50年后的今天,以大庆油田为牵头方的一批石油人正在黄浦江畔建设一座“油立方”,这就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石油馆。

    “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发现了大油田,‘大庆’之名因此而来,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以及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由此改变。转眼就是国庆60周年了,大庆、中国石油工业乃至全球化石能源又面临着新的转折,‘油立方’就是一个最佳的展示窗口。”石油馆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刘俊杰说。

    “油立方”占地近4000平方米,展示主题是“石油,延伸城市梦想”,这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对未来“经济血液”——石油及其产业的积极态度。

    之所以称为“油立方”,不仅因为石油馆的外形让人联想起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而且这正是埋藏石油的条块状地层的形象写照,包含着“能量块”的含义。

    同样与石油紧密相关的是,“油立方”浅蓝色的建筑外表皮来自石油衍生品——聚碳酸酯,一种可回炉再利用的新型环保建材。这种外表皮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留有空隙,形成了保温隔热的空气夹层,而外表皮又是极佳的遮阳板,如同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外衣”。从建筑寿命看,聚碳酸酯可与建筑本身存在同样长时间。聚碳酸酯的管状图案以及点缀其间的阀门和钻头,犹如一个巨大的梦幻般的能源网络。

    更奇妙的是,在聚碳酸酯表皮内外,还连通有数以万计的半导体照明灯以及巨大的半导体显示屏幕。这种节能的新型照明和显示设备,可在夜晚营造出色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影像,将“油立方”打扮成一个美轮美奂的礼盒。

    据刘俊杰介绍,“油立方”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外表皮均使用聚碳酸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创。这种不同于金属板、玻璃、石材、陶瓷等传统建材的新材料,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积极演绎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油立方”的创新外表已经颠覆了石油工业“傻大黑粗”的传统形象,走进其间,更可以体验到石油的珍贵与奇妙。

    据石油馆项目部副经理邝晶介绍,如果参观者想知道自己穿着的化纤衣物“蕴含”了多少石油,在“油立方”的互动装置前一站就能得到答案;戴上一副碳纤维手套,任凭钢刀砍也毫发无伤;而一个“如果石油消失”的小游戏片,则会让观众形象地感知石油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已到了“须臾不可分”的地步。

    “油立方”中一部精心筹划的大屏幕立体电影,则将观众带入时光隧道,从137亿年前的宇宙生成初期走进当代斑驳陆离的都市,从中感受每一滴石油都是经历了漫长孕育的自然造化,每一口钻井都是沙漠戈壁、海洋雨林或冰天雪地中迸发出的人类创造激情,每一颗粮食、每一瓶矿泉水、每一个车轮都蕴含着石油的魔力……

    以大庆油田为例,如今每年4000多万吨的原油产量,很多来自地下2000米的像磨刀石一般坚硬而致密的岩层,没有过硬的高新科技、没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油田原油总产量的四成以上。

    上海世博会石油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合建设。刘俊杰说:“石油很难说哪一天会枯竭,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时代,油气依然是主角之一。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开拓创新,石油仍会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这是‘油立方’最想对观众说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