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北京三日我们感受非常深刻非常温暖
在新闻发布会后,高金素梅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青年报:这次代表团不仅有你的族人,还包括台湾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是这样吗?
高金素梅:台湾一共有14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族群。我们代表团原定100人,因为风灾,有13个人没能来。这次来了12个族群的代表,包括人数最多的花东地区的阿美族,现在还保留着头目和世袭制度的排湾族,这次成为重灾区的鲁凯族,同样受灾的八部合音很有名的布农族,男士们都穿着丁字裤的达悟族,还有赛夏族、格玛兰族、赛德克族、卑南族、泰雅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邹族和邵族的代表在阿里山和日月潭地区,受到风灾影响没有来。
中国青年报:听说代表团这次行程很早就定了,你们准备半年之久。现在,在京行程缩短了,云南不去了。
高金素梅:原来之所以会有这次行程,是因为现在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越来越快,我们希望台湾原住民也能享受到大陆的优惠政策。可没想到出发前碰到了风灾,我们曾经想过这时出来不太妥当,但和部落的族人商量以后,他们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来,因为重建的路很长。
这次行程有几个议题,但“88风灾”是主轴,这次达成的几项政策,从救灾跨越到未来的重建。现在大家都希望尽快回到灾区,尽快把大陆的讯息带给我们的同胞,当然也希望尽快帮他们重建家园。
中国青年报:听你的助手说,抵京前,你们不知道胡锦涛总书记要接见。当时是怎么一个情景,大家是何感受?
高金素梅: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胡总书记告诉我,他从电视上看到了台湾同胞受灾的情况,他感同身受,当下就宣布了对我们台湾灾区的关怀和实质性协助。我相信不仅代表团成员,我们所有族人同胞也听到、看到了胡总书记的关心。在所有原住民团队或者代表团中,我们第一个受到这样的重视,我们会永远放在心上,回去会把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所有原住民同胞,或者关心赈灾活动的朋友,一起来分享。
北京3日,从总书记一直到每个大陆同胞的爱心,都让我们感受非常深刻,非常温暖。我记得,在“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台湾也很快地把捐款送到大陆来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海峡这一端,还是海峡那一端,只要碰到灾难,大家总会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共同度过难关。
中国青年报:国台办给台湾少数民族的专项救助款是2000万元,你们打算怎么花?
高金素梅:我们非常意外接到这笔捐款。因为不知道王毅主任怎么在很短时间就筹集到了。王毅主任说,希望通过我们代表团,专款专用,把捐助带给台湾少数民族灾民,并且以透明、直接、公平的方式快速地交到灾民手上。
我们今天就回台北,连夜赶到屏东县。回去之后我们会很快成立“88风灾原住民特别专案”,这个专案会有律师、会计师,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灾区的团队。我们也欢迎其他立法委员加入,监督,一起处理这个款项。
明天(22日)下午,我们会在屏东县三地门乡灾区报告这次访问成果,听取灾民意见,尤其是对于2000万人民币捐款,要听听4个县的原住民灾民的声音。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好好地运用这份爱心。而且,有了这次的经验,将来再碰到突发情形,这个专案还会再启动,而不是只有这一次。
中国青年报:压缩后的行程很紧,你们昨天还专门拜访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什么呢?
高金素梅:台湾原住民大概有50万人,分布在55个乡镇,80%的人务农。农民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原住民孩子的辍学率很高,小学生辍学率大概是台湾平均值的5倍,中学是8倍。摆脱贫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非常羡慕大陆有一个“希望工程”,知道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做,长期以来做得非常好,所以去拜访,一是“取经”,二是希望通过这个基金会,使大陆的企业家和朋友们,也能对台湾原住民失学儿童伸出援手。
我刚刚收到青基会转达的消息,已经有大陆企业愿意捐款了,是中钢集团和广东清远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各捐150万人民币,专项援助台湾少数民族失学儿童。太快速了!请转告,吉娃斯·阿丽(高金素梅的泰雅族名字——记者注)非常谢谢这两家企业。
中国青年报:台湾有类似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组织来做“希望工程”吗?
高金素梅:在台湾,也有像慈济、红十字会等民间团体在做类似“希望工程”的工作。但是比较遗憾,没有专门为原住民而做的。这次,“希望工程”在台湾的对接单位是台湾原住民多族群文化交流协会。我们救助失学孩子要做长久,我希望3年以后,在原住民学校再也看不到因贫辍学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很多时候,你都穿着民族服装,现在的民族服装和原来相比有变化吗?
高金素梅:我现在穿的这件是非常简易的,昨天我在“跨越海峡的爱心”赈灾晚会上,穿的是比较正统也比较传统的泰雅族服饰。我们原住民族的服饰,每一个都有美丽的故事,美丽的文化。
我觉得,这次风灾对我们原住民来说,是逆境也是转机。商务部的陈德铭部长接见我们时说,9月8日福建泉州有一个大型商洽展览,会提供给台湾原住民参展团免费的展台。我们会把这个信息带给我们原住民的农民,我们也会组成相关的团,展示我们的高山茶、小米酒等农特产品和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这次还带了原住民加工的真空包装的笋子给商务部的朋友们,听说他们下午就吃了,称赞味道非常好。商务部还将组织采购团专门到原住民灾区去采购农特产品,重建灾区的经济和希望。
当然,将来的采购团也要看我们灾区农民实际的状况,我们有一些农民的土地流失了,必须再找一块土地让他们开垦。旅游方面,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有两个指示,没有风灾的地区可以先去,受灾的地区路一畅通,他就会再组另外一个踩线团。
邵局长还特别说,其实重建的路非常长。他曾经去过阿里山,当时阿里山也经受了风灾,灾民告诉他,非常感谢他到现场来,虽然看不到漂亮的风景,但是却带来了往后的希望。所以邵局长记忆犹新,这次风灾,他也特别希望把这样的希望带给我们的灾民。我们也要多做准备,希望旅客来了之后,看到的都是最好的。
中国青年报:在公众面前,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你的归属感来源于哪里呢?
高金素梅:我是原住民代表,我的归属感当然来源于我们原住民族。我的族人给予我许多行动上的支持,因为他们参加我们的活动,就必须放下手上的工作,一天大概几千块新台币的工资就没有了。还有家人的理解。我父亲已经80多岁了,他和我说:“妹妹呀,你不再是我们家的妹妹了,你是我们所有族人的妹妹,你安心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家人由姐姐照顾吧。”
中国青年报:我们看到有网友称你是女侠。也有人说,你是当下最杰出、最有行动力的少数民族女活动家。你怎么看自己?
高金素梅:我不是最杰出的。我被大家更多地谈到,是因为我的知名度。其实,在“原住民运动”这条路上,很多人走过,我不过是接了他们的棒,这个工作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为族人做什么,只是觉得作为原住民的后代,我有义务去做一些事情。我是尽力的,也很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但是压力也很大。比如说,很多部落的人都居住在山区,从台北再回去,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程,如果有任何一个族人发生意外,我这一辈子心里都会不安,你可以想象我的心理压力。
中国青年报:那是什么让你能承受这些压力?你的勇气从何而来?
高金素梅:一个是使命感,一个是责任心,再有就是我感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怀和支持。这些关怀和支持,不管来自哪里,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会成为我的力量,它们一直鞭策我要把正确的路持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