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

学英语:不再轰轰烈烈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6    [打印] [关闭]
    86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走在大街上,终于不用再戴墨镜了。

    1978年年底,这位大学英语老师意外地成为名人:每天,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中、晚的黄金时段,同时播出一档学习英语的节目,由陈琳主讲。

    似乎全中国的人都在跟着陈琳读ABCD。一不小心成了明星的陈琳,不得不戴着墨镜出门。

    陈琳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因英语而成为全国瞩目的明星。新中国成立之初,俄语是最热门的外语。改革开放后,人们发现:英语是国际交往的首选语言。当时,除了外交部和外经贸部等少数几个部门有英文翻译,其他部门均严重缺乏英语人才。然而,我国对外的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交往越来越多,急需英语翻译人才。经常有单位跑到北外去求援:“我们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人,你们一定要答应我们!”北外当时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只有20来人。

    1978年国庆节,陈琳、许国璋、薄冰等一批外语专家突然被请到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家中吃饭。李先念直接问大家:“外语该怎么搞?”这次家宴得出一个结论: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广播电视要一起上。

    说干就干。当年10月25日,陈琳通过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向全国开讲英语。

    外国媒体敏锐地注意到这一变化。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一条消息:中国的电视英语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号。陈琳的英语发音则让英国媒体亲切无比,路透社消息的标题就是“皇家英语(King English)响彻中国上空”。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节目开播得很急,来不及印整本的教材,只好上一节课卖一节课的教材,几页纸就可以卖钱。直到两三个月后,状况才得到缓解。在书店,大家对这套教材有个通俗的叫法:陈琳英语。

    陈琳主讲的这套“广播电视英语试用教材”,仅北京就印刷了1500万套。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封信件寄给陈琳,咨询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有位美国华侨,寄给陈琳的信封上只写了“中国陈琳收”,邮局也准确地将信送到了陈琳手中。

    在此之前,英国的BBC看到中国的变化,主动提出与中国合作。于是,著名的“Follow Me”节目开播。情景剧的设计让很多中国人耳目一新:陈琳和一位英国女教师Flower担任这套节目的主持人,为了配合节目,他们要假扮成夫妻,模拟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自此,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再也没有消减过:出国要学英语,到外企工作要学英语……后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英语培训机构逐渐兴起,各种英语教学节目层出不穷。说英语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人在讲话时,都要带上一两句英语。

    据统计,我国现在有2.5亿的英语学习者。哪怕在偏远的山区,孩子们也会跟着电视录像学习英语。

    这种影响甚至波及英语国家。在英语国家,除了以往的日本式英语、印度式英语,又增加了中式英语。“豆腐”、“功夫”等汉语名词作为外来语进入英文辞典。“long time no see”这样的纯中国思维的句式也被外国人承认,进入了英文辞典。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化,中式英语也走向世界。从 2005 年起,德国人Oliver Radtke开始撰写专门收集中式英语的博客。两年后,他出了一本书——《中式英语:意犹未尽》。目前,这本书已经卖了5万多本,并出版了续集。

    根据美国网络监测企业“全球语言监测公司”的统计,1994年以来,英语新增的词语中,中式英语占5%到20%,超过其他任何来源。

    现在,在北外的学生中,再提及陈琳这个曾为北外带来巨大声誉的名字,很多人已是一脸茫然——那已是他们父辈的偶像。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踏进北外校门时,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