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

企业办学 专家治校 教授治学 创品牌名校

——北京吉利大学办学特色展示(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6    [打印] [关闭]
    

    “因为放心,我们一家三兄妹都来到北京吉利大学求学。”北京吉利大学现代艺术学院2009级新生崔晋艳说。

    这位表情略带羞涩的山西女孩说,大哥于2007年来到北京吉利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学习,2008年二哥又报名吉利大学汽车学院,三兄妹都非常喜欢吉利大学的专业设置和校园环境。

    今年31岁的李树文是北京吉利大学2008年统招录取的新生,这位出身农民家庭、曾经在外有过艰难工作和生活经历的农民工最后选择了就读北京吉利大学。因顾及到李树文的家庭情况,北京吉利大学免除了他的全部学费。

    谈到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他表示:“吉利大学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办学特色鲜明,我在这里学习生活都非常满意,也很有收获!”在部队服役过的他在新生开学的军训中还协助部队教官对新生进行训练。

    据了解,2009年北京吉利大学在各省的招生录取非常火爆,使得北京吉利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老师们十分忙碌。这所优秀民办大学的办学成就不仅获得了应届和历届高中毕业生的青睐,还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切从名牌开始,办中国最好的大学!”这句多年来在北京吉利大学深入人心的话语,既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引起了某种疑问。创办不到10年的民办大学,凭什么提出要办成“中国最好的民办大学”这样高的办学目标?走进吉利大学校园才恍然发现,这与其说是一句广告词,倒不如说是北京吉利大学办学理念与特色的一个写照。

    这所民办大学创建于2000年。在众多的民办大学面前,北京吉利大学属后起之秀,但绝对是后来者居上。若从网上稍加搜索即可发现,北京吉利大学的知名度已经相当骄人。比如,该校是在2000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在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民办大学,是由中国著名的汽车集团——吉利集团投资8亿元创办的。学校创办9年来,目前占地1600亩,有近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校教职员工已近1000人,下设15个学院,有150多个面向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近3万人。又比如,以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为例,该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始终名列榜首,在所有民办大学排名中亦位居前列。

    好的大学管理体制成就优秀大学

    能取得如此业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江树人校长总结说,北京吉利大学背靠我国著名的吉利汽车集团,所以起点高,此其一;不断实施校院两级管理运行机制的是著名专家团队,此其二。概括起来,可叫做“企业办学,专家治校”。众所周知,中国吉利集团,作为北京吉利大学的创办者,乃是跻身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集团在创办北京吉利大学之初,以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为代表的集团领导人就在思考,北京吉利大学应该怎样才能在中国民办大学中脱颖而出,才能冲破旧体制,为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所谓“企业办学,专家治校”,本质上就是治理结构创新,这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是关键的关键。专家指出,没有好的大学治理结构及其机制,就没有好的大学管理;没有好的大学管理,也就办不好大学,更别提“办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在这方面,北京吉利大学的体会是:第一,依法办事,依法治校。集团董事局要求建立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的校董事会制度。第二,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从结构上分开,事关学校的全局战略,由校董事会决策;而学校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则由校长领导下的校领导班子负责,从而确保学校治理机制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俗话讲的有职有权,这就决定了大学治理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率。第三,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原校级领导和“海归”专家,作为学校创办者的吉利集团,从没派集团领导人的亲属到吉利大学来工作。校长江树人是在国家重点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工作了几十年,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从教师做到教授,从教研组主任做到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还有两位副校长,一位是常务副校长刘华松教授,在荷兰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工作了很多年,对国外高等教育非常了解,对国内高等教育也比较了解,又在民办大学领域工作时间比较长,对民办大学的特点、规律比较熟悉。今年吉利大学又从北京大学把副教务长、化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李克安教授引进来,担任副校长,主管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工作。李克安既是化学领域的专家,也是著名的教育管理专家,曾在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副教务长的位置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第四,学校党委组织健全,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得力,党政关系非常和谐。第五,学校设有组织健全的校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

    名师出高徒

    江树人还说,为了对“企业办学,专家治校”更全面地解读,特别是在学院层面的教育教学和全面管理工作中,还要加上四个字:“教授治学”。吉利大学师资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组成的,专职教师有400多人,这是固定的。该校充分利用首都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利”优势,和北大、清华、中国农大等诸多在京院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今的吉利大学专职教师队伍,每个学科方向都有1~2名资深、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做带头人,加上中青年的群体,构成了强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比如,新闻学院的院长曹绍平,北京大学毕业,从新华社副总编辑的位置上退休后到吉利大学当院长。他在新闻方面是资深学者,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对新闻学院学生的课程改革以及校外实习、学生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再比如说,王培英先生,他是一位法律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第一批法学研究生;另外还有生物学院的院长于顺,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年富力强,才48岁。像这样的一些精英人才,吉利大学去年一年间就引进了几十名。

    最后,“企业办学”使吉利大学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基础和条件。近十年来,吉利大学办学的主要经验是在“产学研”模式上不断创新。诸如:第一,企业支持学校,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实践环节;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作为学校的教学案例、学校也经常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企业的最新技术、管理瓶颈等问题为学校提供了最直接的教案和科研题目。第二,学校支持企业,为企业员工的进修、短期培训提供平台;学校承接企业的研究课题。第三,校企合作,学研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课题组,优势互补,效果显著;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特别是学校汽车学院选拔了30多名优秀学生到吉利汽车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尝试,效果甚佳,这批学生绝大部分被吉利汽车研究院聘任为正式员工,受到研究院一致好评。

    多年来,吉利大学“企业办学、专家治校”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吉利大学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北京赛区一等奖;在2008年第二届HONDA中国节能大赛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吉利星”获“最佳设计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吉利大学共派出800余名志愿者,其中有21名成为了奥运会引导员;吉利大学的“吉利天使”们,先后参加过超越百次的国际车展,获得中国西湖博览会“十佳汽车模特”,“2008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十佳等荣誉;在“2008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吉利学子荣获二等奖;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动汽车暨清洁能源车展览会上,有4款节能车引人注目,它们的缔造者也是由吉利大学在校大学生组建的团队。

    美好远景——创名牌大学

    江树人认为,吉利大学今后几年的发展应在内涵上下工夫,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又不可能与公办大学一样。他认为,办出吉利大学的特色先要把学校的定位搞准确,即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他举例说,进公办高校生物系的学生,毕业的去向是念硕士、博士,或是就业进科研部门,搞基因转接、生物克隆技术。但是,在生物这个领域里,缺乏一些技能型人才,如生物技术领域,缺乏组织胚胎转移、操作型人才,如发酵技术领域,缺乏组织培养技术人才。吉利大学就是培养这种应用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还比如,吉利大学开设的茶学茶艺与营销管理专业、卡通漫画专业、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就和学校的定位符合,和市场需求符合。

    而对于吉利大学的发展,江树人已“胸有成竹”,他把这个学校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现阶段是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并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第二阶段是开展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适当的研究生教育。在某些学科领域,也可以招研究生,比如可以跟公办大学联合培养,或者与吉利集团的吉利研究院相互配合,甚至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第三阶段,一定要在科研工作上有所突破,学校某些学科在国内要有影响。在少数领域里,学校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人才,投资建立一些实验室,为这些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条件。使他们可以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申报国家级的课题。第四个阶段,就是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学。

    “当然这个路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但是,当我们想到世界上的名牌大学当中有80%是民办大学时,我就想中国未来肯定会在民办大学当中出现名牌大学,也希望吉利大学能够不懈努力,首先跨入世界名牌民办大学的行列。”江树人说这段话时语气十分坚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