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哭泣的女人
女人和眼泪的纠结,以往,那是一种生活经验,或是一组文学意象。但爱折腾的英国人试图把这变成一个“疑似”科学命题。他们完成的一项最新调查宣称:女人一生,平均要花16个多月来哭泣。
具体地说,一个女人由出生至78岁这段时间中,有超过12000小时在泪水中度过,约合500天。牵动泪腺的缘由很多,婴儿时因为肚子饿、青春期因为恋爱、长大后因为看悲剧电影,等等。
出生后的头一年里,女婴平均一天要哭3个小时,原因不外乎感到饥饿、需要换尿布、生病和要大人陪她玩耍等。1岁到3岁之间,女童会因受伤、疲倦和淘气受责备等原因,平均每天哭2小时5分钟。
4岁到12岁,女孩子平均每周哭2小时11分钟,导致她们哭泣的主要原因包括受伤、做错事受到责备以及自我感觉糟糕等。13岁到18岁年龄段的少女平均每周哭2小时13分钟,原因主要是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同朋友争吵、被男友甩掉或是被父母禁止外出等。19岁到25岁的女性,平均每周哭2小时14分钟,看了感伤的电影、对已维持很久的恋情犹豫不决,或失去心爱的人等都可能导致她们流泪。
26岁以后,女性平均每周哭泣的时间虽然仍为2小时14分钟,但原因有所变化,与恋人分手、听到其他人的坏消息,或感觉疲惫不堪都会让她们通过哭泣来释放不良情绪。
抄录这样的结论,并不代表认同这项“研究”。尽管这些数据透着温馨迷人、饶有趣味的气息,然而以我有限的个体认知来说,它们显得有些夸张了。但无论如何,人类的一半是多么奇妙的存在啊——她们身上总有无休无止的谜,当然也包括那些令人怜惜、好奇或是抓狂的哭泣时刻。
谜米
要质疑这类研究并不难。简单的,男人的对应数据呢?深层的,有没有生物学依据?两条X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XX)难道意味着泪水加倍,或者,Y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为XY)难道能够抑制眼泪?
好了,欢迎来到遗传-基因层面。而若没有基因的概念,就不会有“谜米”。谜米(meme)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根据基因(gene)一词而创造的,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后,传播日渐广泛,解释力也日益增强。牛津词典解释:谜米作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我宁愿相信,女人的哭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谜米。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女人眼泪的人类文明史,会呈何种模样。
贫二代
无论基因还是谜米,核心是代际传递。这一传递过程中,在生物领域,有变异来对遗传进行调节,其功效常常是推动了物种的进化。而在文化领域,模仿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主动性和开放性,人类文化的演进也因此而具备了多样性。
良性的代际传递蕴藏着一个秘密:必定要存在某种修正的可能。
然而新近走红的一个名词,让我对我们身处这个社会的代际传递产生了悲观的感受。“贫二代”,从它的一切定义里,都找不到那种修正的可能。一个压抑的、没有光泽的、失去希望的词。
有博客这般为一个标准“贫二代”画像:
在各种“拼爹游戏”中失败,尤其是消费和就业方面劣势更加明显。
别人说:家里钱不是问题;你说:问题是家里没钱。
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农用车、长途大巴和火车,经常仰望天空看飞机却没坐过。
家里往往有没有户口的兄弟姐妹。
经常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冲动,但每次喉咙都被命运扼住。
……(一共18个标准!)
显然,比贫困更可怕的,是贫困的固化。比弱势地位固化更恶性的,是弱势的代际传递。剥夺了贫二代改变命运的机会,接下来将是贫三代、贫四代——社会进程不断复制这个名词,便摧毁了一个社会自我修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