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7日
星期
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京揭晓

中日民众对对方国家好感度上升

本报记者 戴长澜 实习生 张逸 兰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7    [打印] [关闭]
    一项面向中日两国展开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于8月26日在北京揭晓。该调查的组织者分别是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 。据悉,此次调查是自2005年开始首次调查后的第五次中日联合舆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双方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稳中有升;“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是两国公众的普遍共识;民间交流对改善中日关系极其重要;经济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发展被普遍看好;媒体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

    据了解,此次舆论调查于今年5月至6月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由中方负责的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和西安等5个城市在内的1589名居民;二是高校学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在内的5所重点大学的1008名学生。上述调查分别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完成。由日方负责的调查,其调查对象是面向全日本50个城市和地区的18岁以上的日本成年人,也分为两部分:一是1000名普通居民,二是500名有识之士。

    中日民众对对方“好感度”稳中有升

    中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日本印象“很好”和“相对较好”的提及率分别为4.2%和41.1%,两者之和为45.3%,较去年微升了约两个百分点;在居民调查中,对日本的印象“很好”和“相对较好”的人群比例之和为32.6%,比去年增加3.3个百分点。

    日方调查也显示,49.2%的有识之士和26.6%的居民对中国的印象“很好”或“相对较好”,总体比例也比去年稍有提升。这表明两国公众对于对方国家的“好感度”稳中有升。

    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日本领导人曾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论和行为”,二是“历史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中日曾发生过战争”。

    双方民众印象突出的文化和经济符号

    中方调查显示,在回答“提到日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时,在今年的学生调查中,提及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南京大屠杀(50.3%)、樱花(42.5%)、漫画和动画片(40.2%)、日本电器(25.8%)、靖国神社(25.2%)。值得注意的是,“侵华日军”首次未进入前5位,而“漫画、动画片”首次亮相就以超过四成的提及率进入前三。通过对比最近3年的数据发现:“侵华日军”提及率逐年下降,“南京大屠杀”提及率逐年提高。

    而今年对中国居民的调查显示,南京大屠杀(65.3%)、日本电器(50.5%)、樱花(36.1%)、富士山(24.7%)和日本料理(15.8%),成为中国普通居民认知日本的符号。

    日方调查显示,日本居民提及较多的“中国符号”是:中华料理(52.0%)、万里长城(37.9%)和低价日用品(25.0%);日本有识之士提及较多的“中国符号”分别是经济增长及经济过热(40.6%)、中华料理(34.6%)和共产党及共产主义(29.6%)。

    双方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判断有所不同

    在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判断上,中方调查显示,学生中认为中日关系“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1.1%和49.8%,两者之和为50.9%,其比例较去年明显提高。居民中认为目前的中日关系“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居民比例之和占71.0%,较去年上升近17个百分点。而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差”的比例之和为20.5%,比去年上升了7.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对中日关系持乐观态度的被访者较去年有显著增加。

    日方调查则显示,认为目前的中日关系“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居民比例由去年的13.0%上升到今年的15.0%,持相应观点的有识之士比例则从去年的44.8%下降到今年的39.8%,说明日方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持谨慎态度。

    连续3年的舆论调查结果均显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是两国民众的普遍共识。中方调查结果显示,93.9%的学生和90.2%的居民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同去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3和3.6个百分点。日方调查则显示,97.6%的有识之士和82.1%的居民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同去年相比也有所上升,说明两国公众愈发意识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

    中方调查发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普通民众,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海洋资源纠纷的提及率位居前3位,构成了目前妨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对“领土争端”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其他问题。此外,被学生提及较多的还包括日本国民的民族主义和台湾问题,各占26.2%和23.2%;而居民较多关注的还有经济磨擦和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比例各占29.0%和23.9%。

    “哪些是公众认为最为重要的历史问题”?调查显示,“南京大屠杀”、“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和“反省态度”是中国学生提及率最高的4个主要问题,比例分别是:76.3%、74.7%、60.6%和55.4%。中国居民提及上述问题的比例分别是:75.3%、50.7%、48.3%和33.4%。

    同时,57.5%的中国居民和35.6%的中国大学生认为“历史问题会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得到解决”。同时,认为“即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历史问题也很难解决”的学生比例也达到34.8%。而持“历史问题不解决,两国关系就无法发展”观点的被访居民占20.7%,有19.9%的被访居民认为“历史问题很难解决”。

    双方认同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调查中,中方分别有90.7%的学生和86.2%的居民认为民间交流对于改善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持相应观点的日方有识之士和居民比例则分别达到95.8%和74.8%。可见,民间交流对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受到两国学生和居民的普遍认同。

    既然中国公众对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普遍表示欢迎,那么,公众赴日的意愿又如何呢?调查显示,83.6%的学生表示想去日本访问,而表示有机会愿意去日本的居民只占44.1%,其比例远远低于学生。调查发现,居民不愿意去日本的原因主要有:费用昂贵(50.4%)、语言不通(47.1%)和两国间存在的种种问题(33.0%)。而不想去日本的学生中,“感受不到赴日魅力”的提及率最高,为60.6%,其次是“日本与中国之间有种种问题”和“语言不通”,分别占41.8%、30.9%。与去年的数据对比后发现,“语言不通”与“两国间的种种问题”两个因素,依然是目前中国公众赴日的主要障碍。

    媒体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

    连续5年的调查表明,新闻媒体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调查中,中方分别有85.1%的学生和93.0%的居民表示,新闻媒体是了解日本的最主要渠道,日方则分别有87.4%的有识之士和92.5%的居民持相应观点。

    中方调查显示,在相关的中国新闻媒体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是互联网(54.2%),其次是电视(28.8%)。而居民提及率最高的是电视,占90.3%;其次是报纸,占4.8%。

    在“本国的报纸、杂志、电视在中日关系上所做的报道是否客观”这一话题上,分别有31.8%和72.5%的中国学生和居民认为中方报道客观,日方则只有25.6%的有识之士和31.0%的居民认为本国的相关报道客观。

    经济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发展被普遍看好

    当评价两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时,双方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日本的大多数被访者认为“两国都反应不足,需要有进一步的对策”,持此观点的有识之士和居民比例分别为39.0%和48.2%。而中国的被访者中,认为“两国都做出充分反应”的则占多数,持此观点的学生和居民分别为41.4%和48.6%。

    调查发现,两国公众普遍对经济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增强”。持这一观点的日本有识之士和居民的比例分别为78.0%和46.0%,而中方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和居民比例分别达75.1%和83.1%。值得注意的是,在“你如何预测2050年的中国经济”。持这一话题中,“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将成为与美国并列的经济大国”的预测获得两国公众的广泛认同,被选择比例之和超过半数,从侧面表明两国公众均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