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同饮食
他们的话对于从小保持阅读习惯的我来说是一个强大冲击,但这种观念也确实很有代表性。我也曾反思过这个问题,这些年对电脑日渐依赖,我的读书量已经完全不能跟十年前相比,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始终不相信书本阅读可以被替代。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学的时候,每次开学第一天,老师发新书时的体验——《数学》、《语文》、《英语》……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摞在桌子上,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油墨香,把书一本本装进小书包,想着回家就给书穿上“新衣服”,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时至今日,每次拿到新书的时候,我仍会有这种体验。在我读罢台湾作者郝明义的《越读者》之后,这种体验变得尤为真切,两年来一直在困惑我的这个问题,似乎也不再需要答案。作者对阅读的态度包容且严谨,他同样承认今天人们的阅读已经不再那么纯粹,承认网络等新媒介对传统阅读的颠覆性影响,但并不对这种现实做出“好与坏”的判断。他用“越读”替代“阅读”解释今天的我们。“越读”顾名思义指的是跨越阅读的边界,用越界的眼光重新审视阅读。“这是个越界的时代。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在越界,太空探索和旅行在越界,所有梦想在越界。而越界的起因,在于知识与阅读的越界。”
是啊,何必非要在这个时代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阅读呢?就如同作者所说“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书本又如何?网络又如何?文字又如何?图像又如何?管他是有功利心地阅读还是漫无目的地品味,阅读都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构成了所谓的“现代生活”。
这是一种对阅读的包容,更是一种对自身的包容,生活、学习、工作……这些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事件,其实都没有真实的边界,却渗透在每一天里。不过,这种渗透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反思,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作者同时对阅读有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当看到作者把阅读跟饮食联系在一起时,我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个奇妙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我一直对网络阅读存在质疑的态度。
郝明义认为阅读如同饮食,有四个种类:
第一类阅读如同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进行的,能让我们获得饱足感;
第二类阅读如同鱼虾、牛排之类的美食,不求针对我们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能帮助我们从间接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问题的本质,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等营养;
第三类阅读如同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是一种“工具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
第四类阅读如同饭后甜点,和前面三种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和甜食一样,追求的就是口感。
我们每天吃饭是为了获得营养,同样,阅读也是在为我们的精神提供养分。只有营养均衡才能维持最健康的状态。可是,我们并不一定像反思自己的饮食一样去反思自己的阅读,因为饮食不健康带来的身体问题是直接的,而阅读中的“挑食”带来的问题却不那么容易被发觉,但这些问题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回忆起自己常常因为在互联网中漫无目的的浏览、发言而消耗掉很多宝贵的应该用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这就如同去一家豪华的自助餐厅,虽然有琳琅满目的饮食,但因为甜点制作得最精美最诱人就不顾一切地只吃甜点以至没有胃口吃主食和青菜,和我聊天的朋友其实也是一样,只是他们还没有察觉到自己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样想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仅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让身体处在“亚健康”的状态,更因为在“越读”中太多偏食,让精神也慢慢陷入了一种不为察觉的危机中。
在这个我们不可抗拒的“越读”时代,如何保持精神的清醒和健康,我想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应该用看待饮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吧。
《越读者》 郝明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