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
星期

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人才辈出

本报记者 谢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28    [打印] [关闭]
    8月16日中午时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港大厅。

    当杜子德举起相机对着刚从保加利亚第21届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OI2009)载誉归来的中国队“喀嚓!喀嚓!”连续按下快门时,心头掠过阵阵快意。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2009年度工作计划表上,今年暑期有两项纪念活动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

    一个是纪念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创建25周年。

    1984年8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首届NOI正式拉开帷幕。这比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整整提前了5年。

    时至今日,NOI已连续举办了26届,每年全国约有8万中学生参加这一赛事。

    另一个是纪念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开赛20周年。

    IOI是1987年由保加利亚教授森多夫提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次会议确认的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赛事。1989年2月,中国科协收到了保加利亚教育文化科学部部长伊里奇·季米特洛夫的署名信,热情邀请中国组团参加5月在保举行的首届IOI。

    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决定选派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吴文虎为团长、河南师大附中柴海新、北师大实验中学杨洪波和人大附中庄骏3名在NOI中竞赛成绩突出的高中生出征。

    那是一次来回要坐两个八天八夜火车的艰苦出征,历时1个多月,行程数万里。但是,这是我国青少年信息学活动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信息学成为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竞赛“平起平坐”的项目。

    IOI的规模也同样今非昔比。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首届IOI只有13个国家16支代表队的46名选手参加,而最近举行IOI(2009),参与角逐的315名选手来自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而言,两大赛事不仅大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同时带来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不断涌现。追踪发现,当年那个酷爱科技的小男孩李劲荣获NOI2006一等奖第一名,1994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的十佳学生、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首届IOI(1989)铜牌获得者柴海新,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连续数字语音识别的高难研究课题,后来又在国家“863”课题中承担了非特定人汉语语音文本输入试验系统中的关键研究工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