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

中铝制造的“有色青春”

本报记者 董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31    [打印] [关闭]
    在今天的中国,做技术工人有没有前途?

    杨红雷的答案是:“有。”这位中铝的普通工人终身不忘师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工人;没知识、没技能的人,只能是人工。”

    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公司。这里不仅仅生产了“神舟”飞船上的铝、钛合金,也锻造了像杨红雷一样的中国新一代青年技术工人。

    在中铝提供的舞台上,他们的青春“有声有色”:孙建峰从穷小子成长为贵州省最年轻的高级技师时,才24岁;重点大学毕业生蒋程非则从“熟悉设备”开始,逐渐成长为挑大梁的“80后”骨干。

    中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敖宏说:“做技术工人到底有没有前途?这是时下许多青年择业时面临的疑惑。中铝通过体制之变,顺利地解开了这个结,让年轻人充分成长。”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铝郑州企业、贵州企业和西南铝企业,看看他们如何制造青工的“有色青春”。

    “没知识、没技能的人只能是人工”

    这是一场中国和德国焊工之间的较量:一个焊接多障点,四根管子并排,上下各两根,管子之间仅有30厘米,焊枪不好进,视线也严重受阻。德国来的焊工连续试了3次还是败下阵来。站在一旁的中铝郑州企业焊工程敦元对徒弟说:“红雷,你上!”

    面对德国人怀疑的目光,小伙子杨红雷采取先易后难、由外及里、巧妙点焊等办法,经过6个小时的努力顺利闯关。这让德国人大为叹服,杨红雷为中国焊工赢得了尊严。

    这场较量的背景是,中铝郑州企业在数年前从德国引进氧化铝管道化溶出生产线。管道纵横交错,对焊接要求特别严格。德国人信不过中国焊工,硬是要求中方花重金请他们的专家来“示范”,如果还不达标就直接派焊工来。结果,杨红雷干成了德国人没干成的事儿,德国焊工自然也不必千山万水来支援了,那些来示范的专家也陆续撤走。

    10年前,17岁的杨红雷走进中铝郑州企业,当上一名学徒工。初拿焊枪,他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把两个工件连在一起么?”可焊件出来时,他傻了眼,焊缝偏离对缝,夹渣、砂眼、气孔比比皆是,与师傅的一比,明显是废品。这时,师傅说了一句让杨红雷终身难忘的话:“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工人;没知识、没技能的人只能是人工。”

    不久后,杨红雷跟程敦元师傅结成对子,开始潜心学艺。

    现在,杨红雷的技术早已超过了程师傅等人,但他遇到什么难题时仍会向老师傅们讨教。今年“五一”前,杨红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奖状。会后,他第一时间向师傅们报喜。

    “中铝郑州企业有‘导师带徒’的良好传统,现在,这种传统在共青团的组织下更为规范。”中铝郑州企业党委副书记崔平说,“当前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们企业还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只要年轻人能接过老师傅的旗帜,发扬光大,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采访中,杨红雷夸自己的新徒弟中有很多可塑之才。“现在我也是杨师傅了!”他说。

    从穷小子到贵州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在湖南娄底老家的人看来,“穷小子”孙建峰能“混”得这么好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才24岁就成为贵州省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07年获得“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如今,孙建峰还被提拔为中铝贵州企业氧化铝电气一站副站长,成为技术、管理两栖人才。

    1998年,17岁的孙建峰离开娄底农村独自到贵阳闯荡,1999年,他考入中铝贵州企业技校,两年后进入氧化铝厂。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

    刚入厂时,孙建峰就大病一场。昂贵的药费和身体的病痛几乎打倒了这个湖南小伙子。但是,车间领导组织大家募捐,帮他缴清了所有费用,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技术好的师傅。

    慢慢地,孙建峰变得坚强起来。他把精力都用在电器维修上,自己花钱买专业书学习,一遍遍地读,最后把所有的书都翻烂了。别人下班去喝酒打扑克,他在车间满头大汗地琢磨技术。2006年,孙建峰取得电气工业自动化专业文凭。

    中铝贵州企业开展的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给了孙建峰这样的青年展示的机会。孙建峰连续4年获得“员工技能大赛”第一名,被评为氧化铝厂“岗位能手”;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得中铝贵州分公司“员工技能大赛”电工组第一名;2005年获得“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电工组第一名。

    中铝贵州企业出台过规定,“贵州铝厂青年职工连续3年获总厂青工技术比武状元,自动晋升一级工资,享受总厂劳模待遇。”受此机制之利的并不止孙建峰,电解铝厂田海军、王德友,碳素厂戴银华、曾刚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介绍,中铝贵州企业的青工(员工)技能大赛每届涉及工种近130个,每个工种培训课时达人均120余个,参赛青工6000人次左右。“只要有能力,谁都有机会成为状元。谁说当工人就没前途?”中铝贵州企业党委书记黄振彬说。

    中铝贵州企业团委近年来开展的“青年文化行动”、“青年读书活动”,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

    “如今,和中铝一样,优秀的青年技能人才在央企中遍地开花。”国务院国资委群工局青年处处长巴清宏说,“中央企业团工委在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评选活动中,专门增设了技能人才评审组,就是要把培育青年技能人才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我让你当主任,你能扛得下来吗”

    2003年,蒋程非从重庆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进入西南铝薄板厂。见习初期,他苦闷了好一阵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上,车间里安排的“熟悉设备”的活儿又好像是在“侮辱”大学生的智商。

    蒋程非刚到压延车间时,主任让他学习开卷工操作,其中一个操作动作叫“穿带”——让铝卷的料头平直、正中地穿过轧辊辊缝。他想:“这不就是把面放进压面机嘛。”可是,实际操作起来时,蒋程非才发现,事情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那一刻终于明白,事事皆学问。”蒋程非老老实实地练了两个月“压面”后才“出师”。

    西南铝领导的初衷并不是只想让大学毕业生来“压面”。作为国内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西南铝的新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尤其是能创新、有干劲的青年人才。”西南铝总经理赵世庆说。

    慢慢地,蒋程非成功地从一名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变成合格员工。蒋程非告诉记者,在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的话深深地刺激了他。“当时领导问了一句:‘你准备好了吗?我让你当主任,你能扛得下来吗?’当时我就傻眼了。”

    “是啊,机会来了,而我准备好了吗?”在后面的日子,蒋程非总问自己。他放弃了几乎所有假期,甚至连续几年春节没顾得上回家与家人团聚。他每天泡在生产线上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从打包装带开始,熟悉每个岗位,了解各种工艺流程,诚心向每一位师傅学习。

    2005年2月,在公司课题攻关中,蒋程非主动承包“CVC轧制工艺研究”项目。经过半年努力,他使冷轧机板形不良断带率下降了近50%,CVC轧制工艺的使用率也由不足15%提高到了90%以上。如今,蒋程非已成为西南铝“80后”科级干部之一,挑起了大梁。

    “我们既要让青年员工懂得脚踏实地,又要尽可能多给青年员工一些崭露头角、施展拳脚的机会!”西南铝总经理赵世庆说。

    中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敖宏认为,财富不是检验成功唯一的标准,青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青春的志向、激情、兴趣、潜力,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为社会、为企业、为家人、为自己带来巨大收益。“当前,铝行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创伤很大,中铝公司在积聚着青年人的力量,酝酿着再次高飞。”他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