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折戟不会阻挡韩国“航天梦”
技术故障导致发射失败
“罗老”号全名为“韩国航天运载器”,由一级液体引擎和二级固体引擎组成的两级运载火箭,一级火箭由俄罗斯提供技术援助并制造,二级火箭由韩国自主制造。
韩国方面表示,卫星未能进入轨道的原因是由于整流罩有一侧未能打开,而两个整流罩比卫星重四倍,这使得二级火箭没有足够推力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罗老”号本应在离地9分钟后的306公里高空分离“科学技术卫星二号”,但却在340公里高空分离,卫星未能成功进入正常轨道。
此外,也有韩国专家分析称,此次发射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罗老”号2级火箭在调姿时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可能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另外也有可能是测控出现问题。
“罗老”折戟民众极度失望
此前,韩国一直高调宣称,“罗老”号火箭如发射成功,韩国将成为第10个“利用本土技术从自己国土上发射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韩媒也指出,这将标志着韩国从此成长为“宇宙强国”。
特别是韩国也希望借此机会表明,韩国的太空科技并不比朝鲜差,但最终发射结果却事与愿违,韩国的航天大国梦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这次吊足了民众胃口的发射失败后,韩国民众的失望情绪非同一般,对此次发射的批评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直接把所谓的“部分失败”归罪于韩国领导层。不过,这次发射也让人们看到了韩国在航天方面的重大进步和发展潜力。
事实上,韩国从1989年起,就开始研制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1993年成功进行KSR-1固体燃料探空火箭的首次试飞;2002年11月又发射了首枚液体燃料三级探空火箭KSR-3,迄今共进行了多次探空火箭发射,表明韩国已初步拥有发射不同类型运载火箭的能力。
此外,自1992年以来,韩国还发射了11颗卫星,但都是通过外国制造的火箭发射并从海外发射基地升空。从“在我们领土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我们的卫星”这一点来看,此次“罗老”号的发射虽然失败,但对韩国而言,仍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宇宙强国”非一日之功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获悉发射结果后说,“罗老”号的发射取得一半的成功。“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努力,不论尝试8次还是9次,一定要实现宇宙强国之梦”,他表示韩国应越挫越勇,“宇宙强国梦”将继续。
其实,就运载工具的开发而言,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聘请俄罗斯及法国等国的航天工程专家,帮助其研究和开发火箭技术。近几年,韩国航天发展势头更强,军事航天项目紧锣密鼓,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计划,该计划包含诸多与军事相关的航天项目。
从目前的情况看,韩国首先将分三个阶段发展火箭技术。第一阶段研制出韩国“航天运载火箭”-1(KSLV-1)。该火箭与俄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研制的“安加拉”火箭大体相同,运载能力为100公斤,也就是目前的“罗老”号,韩计划建造10枚,其中两枚将用于发射试验,1枚用于发射小卫星,其余的则用于地面试验。第二阶段到2010年,研制出可发射1吨重有效载荷的KSLV-2。第三阶段到2015年,研制出能够发射1.5吨重有效载荷的KSLV-3,最终实现利用国内的发射设施、利用韩国制造的火箭将韩国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目标。
在发展完善火箭技术的同时,韩国计划在今年用第二枚KSLV-1火箭发射具有气象、海洋观测和通信功能等一系列卫星;2010年,发射KSLV-2运载火箭,并携带重1吨的本国多功能卫星。2011年之后,将发射遥感分辨率优于0.5米的光学成像卫星及分辨率优于l米的雷达成像卫星。计划到2015年,使韩国进入世界航天十强国家的行列。但“罗老”号的失败,对其航天计划影响几何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加速军事航天力量领域争夺
韩国航天起步较晚,航天装备技术用于军事用途则更晚。作为一个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韩国期望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并通过强大的国家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得“话语权”。
从理论上看,韩国空军将空间作战划分成三种方式:一是控制空间,利用现有航空力量和导弹,发展空间目标监视、跟踪、识别、早期预警能力,确保制天权。二是支援陆海空作战,利用人造卫星对陆海空军提供导航、通信、侦察及气象支援。三是指挥空间作战,向空间武器下达作战指令,对敌方卫星或地面目标实施攻击。
因此,无论是发展火箭,还是发射卫星,都是韩国加速军事航天领域争夺的重要环节。早在上世纪末,韩国空军便制定了《战略空军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战略空军”的构想,其核心是努力将韩国空军建设成为一支航空航天一体化部队。根据这一规划,韩国的军事航天力量建设将以2015年为界,分两步实施,第一步2015年前建立“空间作战基础体系”,第二步构筑“空间作战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空间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的“制高点”,韩国也加快了航天发展的步伐。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目前正在推进的军事航天力量建设,韩军一直在积极推进成立直属空军的“航天司令部”,并计划在2015年前组建空间作战团,负责对韩国军事卫星进行管理,并建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建成后的“航天司令部”将成为空间作战基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发展仍需寻求合作
韩国发展火箭技术可谓煞费苦心。但当这一项目2002年正式开始时,作为航天强国的美国却不愿为“盟友”提供帮助。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反对韩国单独开发研制火箭技术。在美国看来,一旦韩国独立掌握了火箭卫星等太空科技,就可以很容易应用到导弹等军事领域,这样的后果势必引发东北亚的军事竞赛。面对美国在太空领域设置的重重障碍,韩国只能退而与俄罗斯合作。
从韩国十余年航天发展的轨迹看,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内外合作,消化吸收,推动自身航天工业发展。
一是理顺航天发展体制。自1989年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成立以来,韩国政府就开始逐步整合国内航天资源。先后颁布了《宇宙开发振兴法》,建立了国家宇宙委员会,并集中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航宇工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行联合研发。
二是出于起步晚,还要标准高,韩国政府选择了“借鸡生蛋”的发展途径。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三条腿走路,特别是与军事航天大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和欧洲空间发展公司进行密切合作,使用外国运载火箭发射本国的卫星,以保证民间与军事应用的需要。
三是政府、军队与航天科研、航天装备生产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分工落实,使民用与军用航天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前,韩国的航天研究和开发水平尚处于学习和仿制别国航天产品的阶段,短期内还不能独立研制中、大型航天系统产品。
但由于韩国在电子工业、材料与加工、光学与精密仪器制造和化学工业等领域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因而具有发展航天工业的良好基础。同时,韩国军队需要增强侦察、监视、预警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减少或脱离对美军的依赖。